前阵子,马斯克终于拿到了560亿美元的“大礼包”。沉寂了一阵的“马神”终于敞开心扉开始畅所欲言,各种大谈特斯拉的未来前景,包括有三款新车型要出,自动驾驶汽车会帮用户赚钱。临了马斯克还放下狠话,特斯拉市值将超过33万亿美元,相比现在还要翻几十番。
不得不说“马神”还是有号召力的,消息传出后全球特斯拉粉丝各种转发,似乎马上就要征服世界了。然后一篇调查报告突然就打脸了,今年以来特斯拉裁员已经接近2万人,这像是市值要翻几十番的样吗?这是要改变世界的做法吗?
到底是全面向好还是岌岌可危?特斯拉的真实现状是怎样的?让功夫汽车带大家一起看一下。
(1)销量不升反降,特斯拉走出逆潮流?
6月9日,外媒Sherwood News“踢爆”了一则数据,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生产了43.3万辆汽车,却只卖出了38.7万辆,同比下滑了8.5%。一向号称“零库存”的特斯拉,如今有大量的车堆放在停车场,等着新的主人“认领”。
这个消息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因为在他们心中,特斯拉应该是一车难求,不愁卖才对,怎么可能有超过10%的库存车。只能说这都是固有思维,实际情况是,如今在国内订购特斯拉早就不需要排队了。
官网显示Model 3的预定交付日期是1-6周。也就是说,如果你订购的配置并不小众,一周内就可以提车,显然这车是已经停在停车场了。
再具体一点,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美国销量同比下滑了8.53%,相比去年四季度更是下跌了足足20.2%。当然这主要是北美新能源车整体下行的缘故,并不是特斯拉全责。而在第二市场中国,特斯拉一季度的销量是13.24万辆,同比下降3.64%。这个就有点说不过去了,众所周知国内新能源车的渗透率正在飞速提升,但特斯拉的却连基本盘都没守住。
产品是最主要的原因,特斯拉在国内也有过辉煌期。Model 3刚刚入华那会,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才5%多一点,这款20多万的纯电轿车就能月销2万多台。然后5年的时间过去了,特斯拉多数时候都在原地踏步。
特斯拉的竞争对手基本一年一改款,以问界M7为例,去年的新M7上市就让市场惊叹不已。定位是改款,但变化比一般车型的换代还夸张,从车身安全性,到舒适性配置,再到各种智能功能,让消费者大呼过瘾。今年的M7 Ultra同样也是大升级,外观变成小M9,搭载192线激光雷达,升级的CDC连续可变阻尼减振器。
比较之下,特斯拉发布的新款Model 3高性能版,简直跟闹笑话一样,不管定位还是价格,都很难打动消费者。销量能够维持住基本盘,已经非常靠粉丝的支持了。
(2)重启激励计划,拼技术?
在销量下行,大裁员的同时,特斯拉也不是没有动作。最近,特斯拉宣布又重启了期权激励计划,对于有重大贡献的员工,可以跳出现有的薪资框架进行奖励。
这种做法在新势力中比较常见,特斯拉已经暂停好些年了,甚至连“二把手”朱晓彤都没有。如今特斯拉又拿出来,说明确实是遇到了瓶颈。
特斯拉的主要问题还是在技术层面,调子起得高,但落地的效果却一言难尽。以4680电池为例,特斯拉在2020年就提出来了,然而至今都无法大规模量产,小批量的量产件能量密度也与开发目标相去甚远。而国内的麒麟电池、第二代刀片电池、神行电池,以及吉利的神盾短刀电池,已经量产或者接近量产。
新品的推广也是不利,电动皮卡Cybertruck的产能一直提不上了,还出现了大规模的车身生锈问题,极度影响特斯拉的品牌形象。传言了很久的特斯拉Model 2,至今仍然停留在各种小道消息中。而比亚迪798的请秦PLUS DM-i却已经上路了,元UP的销量都已经接近1万了。
目前特斯拉最大的希望,都押注在了FSD上。但这么一套纯视觉的方案,在新能源汽车荒漠北美横行倒是可以,真面对国内超级复杂的路况,究竟能发挥多少功力还不好说。纯视觉面对激光雷达或者高精地图,场面估计会很不好看。
更关键的是,国内的高阶智能驾驶已经“半卖半送”了,小鹏第二品牌的新车MONA M03要进军15万以下的市场了。特斯拉FSD这样一个需要海量数据积累的系统,进国内卖多少钱用户能够买单,也是个大问题。
(3)大厂还是小厂?特斯拉需抉择
作为最早的“造车新势力”,特斯拉创立已经有超过20年的时间。哪怕从Model S发布掀起新能源汽车热潮算起,也已经有12年的时间。在此期间,特斯拉一步步成长为一家大型企业。然而它的很多做法,却依旧把自己当成一家“小厂”对待。
比如车型定位上,特斯拉依旧是“厂家定位”,而不是消费者定位。旗下的主销车型只有两款,分别是中型SUV Model Y和入门级中型轿车Model Y。在五年前,这两款车的定位都是没问题了。但如今6座SUV强势崛起,逐渐成为主流,轿车也经历了从B级到C级的转变。依旧坚守这个定位,就意味着很多用户远离。
还有技术布局上,创业初期的特斯拉当然可以肆意妄为。比如花了五六年的时间打造出专业的纯电平台,布局新一代的智能车机。但此一时彼一时。当时没有多少企业能把全部的精力放在纯电车上,哪怕是研发新能源汽车多年的比亚迪,那会儿都还在多线作战。
但如今市场已经成熟,所有的企业都把目光投注到了这里。最聪明的那帮人,最强的团队,都在研究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了,特斯拉如此慢的动作,只能处处挨打。
既然已经成为“大厂”,就要有“大厂”的觉悟。覆盖多数消费者的需求,技术上要更加务实,满足更多人的需求,而不是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一晃四五年的时间过去了,结果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包括裁员也是一样,如此儿戏直接裁掉14%以上的员工,对于企业的影响其实是不可估量的。如今的特斯拉,需要更多的全盘考量,因为你已经是“大厂”了。
(4)功夫拍案
想起前几年特斯拉说要做大圆柱电池,包括宝马在内的一众车企跟风,结果是一地鸡毛。这就是典型的没有经过充分的认证上马,特斯拉自己当然也有损失,好在家底够厚,跟风的这些企业可就苦不堪言了。
产品卖不动,无非就是产品定位和产品力出了问题,特斯拉要补课的地方还是挺多的。不要觉得自己有海量的拥趸,就可以为所欲为,真正掏钱买车的大部分,还是普通的消费者,他们更看重的还是实打实的产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