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放四张5G商用牌照,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时代。
到今年6月6日,5G商用将满五年。移动通信技术大约十年一代,五年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时间节点。截止当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网络,5G用户渗透率突破50%,并打造了数以万计的行业应用案例。
展望下一个五年,5G行业应用进入深水区,5G-A带来了数实融合、通感一体、星地融合等新能力,将成为工业互联网、低空经济、卫星通信等创新应用的底层支撑。
鉴于此,C114特策行业专题“5G五载·智启未来:从连接到赋能的跨越”,邀请行业高层专家撰文,纵论5G时代的成绩与挑战、发展与未来。
C114讯 5月31日专稿(特约撰稿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5G应用创新中心副主任杜加懂,主任工程师张天静、周洁)
一、5G扬帆起航整五载,万企争春新格局
5G商用5年来,我国在网络规模、用户数量、应用主体及案例数、行业应用范围等方面都居于全球领先地位。
在网络规模方面,截止到2024年4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达374.8万个,占全球5G基站数超过60%,每万人5G基站数达26.6个,实现从“市市通5G”到“县县通5G”,并持续向乡镇、行政村等延伸;面向行业建设的5G行业虚拟专网数量超过2.9万,覆盖了工业、能源、医疗、文旅、教育等各大行业,超前完成了信息通信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目标。
在用户数量方面,我国电信运营商共发展5G移动电话用户8.89亿户,占全国移动电话用户的50.6%,在全球5G用户占比超过50%;另外三大运营商5G套餐用户正式突破14亿大关,达到14.02亿户,其中,中国移动7.99亿户,中国电信3.32亿户,中国联通2.71亿户。
在应用方面,5G应用创新案例数超过9.4万个,应用已经融入到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74个,占比超7成,在大型工业企业的5G应用渗透率超过35%,实现超万家企业的商用部署,在工业、采矿、电力、港口、医疗等行业实现解决方案级规模复制,在水利、海洋、建筑等新兴领域加速推进。
在地域上,5G应用已经覆盖全国3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并实现全国300多个地级市的全覆盖;在应用主体方面,5G行业应用企事业单位数量近30000家,仅第六届“绽放杯”参赛单位就达到16000余家,涉及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政府机构等企事业单位。
二、应用梯次按步推进,高价值成为规模化重点
我国5G应用整体进入到规模化探索期,尚未形成项目方案级复制,只实现了企业间单场景的解决方案复制,如5G+机器视觉、5G+智能巡检等。依据第六届“绽放杯”数据统计,在全部参赛的45728个项目中,实现“商业落地”和“解决方案可复制”项目占比达到了60.39%,其中超过6300个实现了“解决方案可复制”,占比达到13.91%。如图1所示。
历经5年,我国已探索出一条特色的5G应用推动路径,呈现“从外围向核心、从单环节向全流程、从大企业尝鲜到中小企业跟随”发展态势。
以工业为例,在应用深度方面,工业领域的5G应用逐步从机器视觉质量检测、现场辅助装配、无人智能巡检等辅助环节逐步向5G云化PLC、5G无人驾驶、5G协同控制等核心控制环节渗透,如施耐德实现5G+PLC集中部署,支撑工厂产线柔性部署;在应用范围和部署方式方面,工业5G应用逐步从质检、运维管理等单个环节、零散部署模式,逐步向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维管理、产品服务等全环节覆盖、统一部署方式转变,如格力的5G无人化工厂开展视觉质量监测、生产线数据采集和控制、AGV仓储物流管理、设备监控、生产线集成管理等十多个应用;在应用发展态势来看,呈现“以大带小”的渗透模式,逐步从行业龙头企业的创新式5G部署,向同行业中小型企业成熟方案复制方式转变。
具体来看,在应用初期5G主要集中在行业龙头企业进行创新部署,如港口、矿山行业,20强企业5G应用占比超过85%。现阶段,在龙头企业形成的成熟5G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逐步探索在中小型企业实现规模化复制推广。
虽然5G在节能减排、安全生产、提质降本等方面显示较高的商业价值,但仍面临着供给成本高与收益成本不明的双向矛盾。从供给侧来看,5G网络建设成本、终端成本、应用定制开发成本仍然较高;从需求侧来看,高价值场景、商业正循环的应用场景较少,行业应用零散分布、应用规模及应用终端部署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
因此,如何在同行业、细分领域筛选出高价值应用场景,并将其有效组合提供给一个企业,形成“穿珠成链”发展模式,保障行业供给和企业收益正循环,进而实现应用范围及部署规模的扩充,将成为5G应用规模化发展的关键。
三、融合产业构建高价值供给,生态成为供应破局关键
5G与行业融合过程中,逐渐从5G原有产业链中衍生出满足行业定制需求的融合产业体系,这个体系将具有行业特征和属性,主要包括5G行业终端、网络、平台、应用解决方案等四大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