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国的电动汽车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中国已经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大电动汽车生产国和出口国。
但实际上,很多专家学者却认为,中国的电动车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瓶颈。还有一些科学家对我国现在的电汽车产业发展感到担忧,比如说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的院长刘科。
要知道,他还曾经当选过美国化学工程学会的会议员,现在在中国科学界是很有影响力的。那他对中国的电动车产业,到底有什么样的想法呢?
一、 院士担心产能过剩
这位叫刘科的科学家认为,如今中国的电动车产业其实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瓶颈期。而现在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产能过大。
他认为,中国从2015年开始,只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就把电动车产业从无到有,发展到现在成体系,也成了规模。我们每年的电动车产量和出货量都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
可最近这两年,中国的电动汽车产业明显出现了新的问题,那就是市场似乎已经趋于饱和。很多电动汽车生产商的产品销售量似乎都并不好,还出现了在外国市场滞销。
这位院士还认为,如今我国的电动汽车产业还有可能会遭遇更加严重的能源问题。中国会搞电动汽车,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的石油产量其实不高。
我国算得上是一个半瓶油国,我们每年都需要从国际市场上大量的进口石油。但进口石油就会造成资产流失,中国人民辛辛苦苦挣的钱,最后都便宜给了那些石油出口国。
搞电动汽车产业,就能够让中国对国际国源贸易的依赖性降低,所以中国一直十分重视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可实际上,电力的生产成本,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低。
油的消耗量降低了,那么电力的消耗量就会增大。到时候国家就得想办法,进一步增加电力的产量。比如说在全国各地修建更多的光伏发电站、风力发电站等等。但这同样也需要成本。
所以这位科学家认为,不能仅仅只依靠电力能源。如果要搞新能源的话,像氢气能源,也应该是研发的重点。因为氢气能源比电力能源更加安全。
如果从技术的角度上来看,这位专家说的也是没错的。如今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主要是以电动汽车为主,而其他的新能源载具发展速度比较慢。
根据上海等一些有关城市的统计来看,在全国范围内,除了电动汽车以外,就只有少量的氢能源汽车。而氢能源汽车的总量加起来,也就只有一两万辆,对比于电动汽车还是存在很大差距的。
而且世界各大强国,在氢能源汽车上似乎也有布局。前一段时间,德国总理访问中国的时候,还亲自去重庆看了德国企业在中国建设的氢能源汽车零件厂。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的电动汽车既然已经饱和了。那各大新能源汽车生产商,是不是也可以考虑把自己多余的一些资源,用于发展其他类型的新能源汽车。来进一步填补我国的氢能源汽车产业线呢?这样来看,这位院士说的也没错。也有网友评论称,院士就是有学问。
二、 应该两只脚并行发展
根据现在的情况来看,我国的汽车产业最好的方式就是两条腿走路。我们先来说电动汽车,如今电动汽车的发展速度的确是放缓了,但这并不代表着它就停止发展了。
电动汽车依旧是世界各国所认定的,暂时唯一一个能够替代传统化石能源汽车的,唯一新能源汽车门类。除了中国以外,欧洲、美国等有见识的国家,也在全国各地铺开了,能够给电动汽车充电的配套设施。
所以电动汽车起码在未来十几、二十年时间内,还是主流。而氢能源汽车目前确实存在技术不成熟的情况,比如说氢能源的使用价格过高。
实际上很多的氢能源汽车,依旧对电力有很大的依赖。比如说氢能源引擎在运行的时候,也得使用到电力,这就会存在一种双向能源浪费的情况。
明明是氢能源汽车,却还是要用到电。但氢能源汽车的优势又是不可忽视的,它确实也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新能源汽车。
所以中国汽车企业应该在把重点放在电动汽车的基础之上,也同时发展包括氢能源汽车在内的其他新能源交通工具。这才是稳妥之计。
我国好不容易通过发展新能源产业线的方式,实现了在汽车领域的弯道超车。如果再让西方国家赶上,那再想等到这么好的机会,就不一定到什么时候了。
况且欧洲的国家和企业,也不是完全放弃了电动汽车产业,他们只是要改变原先的一些资源投入结构。从单一发展电动汽车产业,到如今同时搞多种新能源汽车门类,这种发展策略本身就更加科学。
而那位专家所担心的,电动汽车产能过大的问题,其实有些多余了。现在来看,电动汽车产业远远没有达到饱和阶段。
很多电动汽车公司的产品销售量会降低,更多的是存在一些技术上的问题。比如说电动汽车在具体使用时,确实没有传统燃油汽车那么可靠。相当多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与宣传时候的标准续航能力都有很大的差距。
而且电动汽车似乎也无法适应一些太过复杂的工作环境,比如在极度高温和极度严寒的情况下,电动汽车就有抛锚的危险。反而传统能源汽车,基本不会出现这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