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障春耕生产顺利进行,多地利用冬闲时间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在河北省高碑店市的衣锦店村,按照当地高标准农田建设计划,这里3000亩麦田将统一施工安装伸缩式喷灌。
总台央视记者刘成:这就是新挖好的安装喷灌的管沟,它的深度是1.3米左右,宽度只有15厘米左右,这样的宽深度,一方面是为了保证安装的喷灌稳固度,而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证安装好之后,不影响正常的机械化作业。
河北省高碑店市农业农村局农业农机股负责人方英军:为什么是1.3米?因为伸缩式喷灌缩回去以后,喷杆喷头要在耕层以下,不影响大型农机具正常作业。
除了节水灌溉设施,河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还包括田块整治、地力提升、输配电保障等多个方面。目前,河北省已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达5400万亩。
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管理处二级调研员李桂民:对项目建设进度和支出进度进行定期调度,同时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及时督导。
而在江西,今年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围绕耕地提升养护,深入实施测土配方、绿色循环种养等措施。在高安市黄沙岗镇田垄村,当地在增加机械加快工期的同时,还在土壤肥力保持上实行了新方案。
江西省高安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办公室主任谢伟:进行表土剥离将耕作层重新回填,另外在规划设计的土壤改良费用上,(每亩)再增加50—100元的耕地地力土壤改良提升费用。
如此改造提升后,耕地地力平均可以提高0.5个等级,粮食每亩增产在100斤以上。此外,从去年开始,江西省还选择一批试点县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和绿色循环种养试点。今后农户不仅能通过小程序清楚自家田块地力,政府还每年免费提供有机肥还田,保障田块地力不回落。
目前,江西省高标准农田累计超2916.89万亩,占全省耕地的71.7%,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稳定在90%左右。
新模式!冬闲田变增收田
各地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同时,还在不断创新良技、良法配套使用办法,让冬闲田变成增收田。
眼下,在贵州省印江县合水镇的一片稻耳轮作基地,这里的木耳迎来了采摘季。去年九月份,这片水稻田收割完成以后,村民们将稻田里的水引出去,随后摆放了当地木耳企业开发出的抗寒性强的新品种菌棒。
贵州省印江县合水镇副镇长何青松:我们这里村庄集中、劳动力密集,所以我们选择了耐寒黑木耳品种,在农闲时节把闲散劳动力和土地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了。
何青松告诉记者,采收木耳不费力,但是用工量大,除了日常浇水、晾晒等工作,每隔半个多月,这片基地还要组织上百人进行大规模的采收,这样又为许多农民增加了不少收入。
据了解,这些菌棒大约可以采摘七茬,到了四月份,又将重新在稻田里蓄水插秧。
进入冬季后,湖北多地在冬闲田里种上羊肚菌,不仅提升了土壤肥力,也增加了农民收入。由于近期雨雪天气影响,大棚内,种植户们正在检查大棚,排查隐患。
羊肚菌一般秋冬季种植,冬春季采收,采收时节刚好与农忙时节错开,既能提升土壤肥力,又能让“冬闲田”变成实实在在的“增收田”。近年来,襄阳市的羊肚菌种植面积从2020年前的不到200亩发展到如今的近万亩。
育种突破!盐碱地画出“新丰景”
盐碱地是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隆冬时节,一批盐碱地新品种正在加速转化落地。
在位于河北省南皮县的中国科学院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不同的旱碱麦品种被分类种在不同的试验盆中,科研人员根据不同地区的盐碱地土壤、盐分、水分进行划分,运用不同的肥料进行种植管理,以此来收集不同条件下影响旱碱麦生长的数据。
而在试验站的另外一排防雨塑料大棚里,种植着中麦175、衡观35等105个小麦品种,主要是实验在不同浓度咸水状况浇灌下,小麦长势的不同表现。
目前,中国科学院在南皮建立了盐碱地分区分类的利用模式。这些科研成果在沧州南皮县落地,使全县科技示范区的小麦平均亩产由原来的800多斤增产到1000多斤,高产地块达到1200斤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