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8日,2024重庆汽车论坛开启。在2024年中国新能源车市加速淘汰的大背景下,内卷、价格战成了参会人员讨论的焦点。
尽管在这样顶级的论坛上,各位车企大佬们都自重身份,发言都不会太出格,但是我们依然看到了他们的谈笑风生,比如朱华荣说市场卷出了四个老汉直播带货,些许流露出一丝轻松。
但是,轻松的背后,大家的观点并不相同,甚至还有些冲突。各位大佬们因为各自企业的发展情况不同,立场不同,他们所表达出来的意思也是大相径庭。
我们以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吉利董事长李书福的发言为例,就能感觉出来其中颇有些针锋相对的意思。
针锋相对的车企大佬
曾庆洪直言价格战已使企业不堪重负;王传福则呼吁车企应积极拥抱内卷,产业链垂直整合效率更高;吉利董事长李书福虽然没有到场,但他依然通过视频的方式表达了健康依法竞争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粗暴的价格战是无序竞争的观点。
曾庆洪说:“这样卷下去不是办法,企业目的是什么?盈利,为国家做贡献,为社会做贡献,交税、就业……现在广大车企裁员裁了多少?广汽也裁了不少,这样下去,对社会、对国家会怎么样?”
这是基于广汽集团作为国企的责任。广汽集团不仅是承托着着丰田和本田的合资公司,还肩负着传祺和埃安自主品牌的发展。在这里,要说明的是,合资公司背后的利益不仅外资方面的,还有一多半的利益是我们自己的,真把合资给卷趴下了,蒙受最大损失的还是我们自己。
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大型国有汽车集团的左右为难,其中的缘由正在于此。现在,国资委对汽车央企进行新能源汽车业务单独考核,并着重考核技术、市场占有率和未来的发展。
不再唯利润论,这对于所有国有汽车集团的未来是一个利好消息。
而比亚迪作为中国新能源转型的受益者,无论是在产品销量,技术研发,还是经营利润上都取得了瞩目的成绩。
2023年,比亚迪累计销量302万辆,成为全球第一。进入2024年之后,比亚迪放出“荣耀全家桶”的大杀招,其它品牌望尘莫及,只能默默跟随。2024年5月份,比亚迪销量达到33万辆,达到去年的巅峰状态。
王传福正是在这样的实力背书下,才有恃无恐地说要积极拥抱内卷,做世界级的品牌。正所谓趁你病要你命,对于比亚迪来说,只有卷才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此时不卷更待何时呢?
而李书福的视频则指出了健康依法竞争和粗暴的价格战这一点。这个很是耐人寻味。
前段时间,汽车圈因为发动机热效率的问题在社交媒体上掀起一波讨论。从技术层面来看,这是一个好事,因为各家都有足够的技术储备,对中国汽车技术创新是有利的。但从企业发展层面来说,面对比亚迪的高光表现,吉利显然是不服气的。当然作为竞争对手,企业之间表现不服气,是正常操作的。但是贴脸表示不服气,就显得有些落了下风。
这几年比亚迪的高光表现,确实也引发了很多讨论。或许大佬们掌握了更多的内幕信息,所以,李书福才有了这句“健康依法竞争”,引人产生无限联想。
这背后是,吉利汽车在3月份的2023年财报分析会上,吉利提出了夺回自主品牌第一宝座的目标。从2017年到2021年,吉利汽车一直是自主品牌阵营的销量冠军,但是,2022年比亚迪完成186万辆的销量目标,超越吉利汽车的143万辆的成绩,夺得自主品牌第一的锦标。
如今,吉利发誓要夺回来,自然要全方位地压制对手。
所以说,敲锣听音,说话听声。都是在唱同一出戏,大家立场不同,我们听到的信息也不同。
大部分人不喜欢内卷
关于立场不同发言不同的这个问题,我们在赛力斯董事长张兴海身上更是能得到深刻体会。张兴海在本届重庆汽车论坛上表达了欢迎内卷的态度,从产品到服务,再到产业要卷出新高度——说得很是轻松自在。
为什么呢?因为2024年,赛力斯的日子好过了。2024年一季度财报显示,赛力斯营收265.61亿元,同比增长421.7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0亿元,主要原因是是AITO问界系列市场表现持续向好,今年第一季度,赛力斯新能源汽车销量达94,825辆,同比增长374.77%。
尤其是AITO问界新M7及M9爆款频出。数据显示,AITO问界新M7上市七个月累计大定突破17.4万辆;问界M9上市三个月累积大定超过7万辆。截至目前,AITO问界汽车用户规模已接近30万。
销量增长加速规模效应显现,一季度毛利率提升至21.5%,2024年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1.87亿元。
如此一看,张兴海的确应该轻松自在。因为绝大多数友商们,都在赔本赚吆喝。
我们看蔚来、小鹏和零跑的情况。2024年Q1季度财报,蔚来实现营收99.1亿元,整车毛利率为9.2%,季度净亏损51.85亿元,同比扩大9.4%;小鹏汽车总收入为65.5亿元人民币,环比下降49.8%,毛利率为12.9%,一季度净亏损为13.7亿元。同期,小鹏汽车总交付量为21821辆,环比下降63.7%;零跑汽车当期实现营收34.86亿元,同比增加141.7%,环比下滑33.9%;净亏损为10.13亿元,零跑汽车共交付3.34万辆新车,同比增加217.9%,环比下降39.6%。
这是上市公司能查到的具体数据,像蔚来和小鹏作为中国第一波造车新势力品牌,已经运营多年,市场基础,用户认知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至今还是没有实现盈利,像那些二代新能源品牌更是可想而知,亏得估计连姥姥都不认识了。
笔者想表达的是,这才是中国新能源车市的现状。你问问他们,愿意打价格战吗?但是没有办法。不参与价格战,马上就会惨遭市场淘汰出局,留在牌桌上兴许还有机会。
所以,亏损再严重也得忍着。
所以,除了那几个头部品牌有能力打价格战,大部分人是不愿意打价格战,还有内卷,但是嘴上可不能这么说。
是不是感觉一种大家都很精分?精分就对了。
百姓评车
正所谓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应该对那些敢于大胆发言的大佬们给予更多的尊重!
毕竟,不是谁都有这样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