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比亚的、问界、蔚小理等一众新势力车企的崛起,更是实现了对西方汽车工业的超车。
但是,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老大,上汽集团最近却过得不太顺心,它在新能源领域的转型之路走得相当艰难。
起得早,不代表走得快、走得远
上汽的新能源之路起步很早。早在2015年,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提出了“电动化、智能网联化、共享化、国际化”的四化战略,并和阿里巴巴集团共同成立专注于“汽车+互联网”的斑马智行。
十三五期间,上汽更是在新能源自主研发方面大手笔投入近600亿元。
2016年,上汽推出了“全球首款互联网汽车”荣威RX5,搭载的YunOS智能系统让它迅速走红。次年,荣威RX5完成了23.7万辆的年销售成绩,占荣威总销量的6成。推出的荣威纯电版RX5,还一度成为2017年最畅销的纯电SUV。
但是,好景不长,荣威RX5的热度只维持了两年,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至于原因,其实也不复杂,一方面是竞争对手如比亚迪、哈弗、长安等相继推出了更具吸引力的产品;另一方面,上汽在技术迭代的滞后,没有拿出什么硬核的新东西,导致荣威RX5在10万-15万级SUV这条红海赛道中缺乏吸引力和稀缺性。
自主品牌差强人意
既然中外合资的荣威RX5靠不住,上汽只能寄希望于自主品牌上。
不过,在自主研发智能驾驶车载系统还是与第三方合作的问题上犯了难,为此还引发了一场舆情。
在一次股东大会上,当投资者问及上汽自动驾驶是自研还是选择华为这样的第三方公司合作时,陈虹答道:“让一家公司为我们提供解决方案,这样它成了灵魂,上汽成了躯体。对于这样的结果,上汽是不能接受的,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
虽然因此招致了诸多的批评,但作为行业龙头,上汽自然不情愿丧失核心能力,只负责车身、底盘等部分,这也意味着上汽必须坚持自主研发,但从结果看,其自主研发的成绩差强人意。
2020年,上汽与阿里巴巴、张江高科合作高端智能汽车-智己汽车诞生了。
2022年,上汽推出了第一款智能电动车:智己L7,公司联席CEO刘涛放出豪言称:“我们大概率相信在未来的增长曲线当中将会一骑绝尘。”
然而,自信过度的高定价迎来了市场的一片吐槽。全年销量仅有4811辆。
2023年,虽然销量有所提升,但也只有3.83万辆。
糟糕的销量表现,基本可以宣告智已汽车是失败的。
而作为上汽新能源领域的难兄难弟,飞凡汽车走的也是磕磕绊绊。
2021年,上汽将荣威R品牌独立成飞凡汽车,定位中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头部企业。同年9月推出中大型纯电SUV飞凡R7。
不过,品牌形象的无力感,以及市场定位不清晰导致销量不佳。2022年,飞凡汽车全年销量不足1.5万辆。2023年,在飞凡F7和飞凡R7两款车的共同发力下,飞凡汽车累计销量仅为2.1万辆。
自此之后,无论是新能源、还是智能车,上汽就再也没有大动静,更别提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了。
原本计划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要占到总销量的40%,但现在看来,这个目标对上汽来说有点尴尬。
上汽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时间可不等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