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汽车,在2023年牛皮得很,利润爆表,高得让人咋舌。
944万!我想知道,那些看衰丰田的人的脸疼不?同比增长7%,这速度,这销量,放在现在的这种环境下,还能有谁呢?
销售额增长了21.4%,达到了45.10万亿日元,这钱包鼓得,简直可以砸核桃了!归母净利润更是增长了101.7%,达到了4.94万亿日元。这样的成绩单,谁不羡慕嫉妒恨呢?
但是,说意外也不意外的就是,在中国这,情况却不是那么回事,好像这个地方跟世界其他地方不一样,这么牛的丰田,中国销量同比下滑了1.7%。
这个全世界最肥的市场,竞争最残酷的市场,内卷最严重的市场,对任何一个车企,都是最重要的战略高地,寸土必争之地!
而丰田,没有能够守住,这充分说明了丰田,在新时代的战斗中走了下坡路!
可以确定:2023年以后,丰田都是下坡路,主要原因是:
第一:丰田对电动汽车扭扭捏捏的“态度”不端正
虽然丰田在传统汽车领域混得风生水起,但对于新能源汽车科技革命却非常排斥,丰田汽车的会长丰田章男,是世界反电动车的旗手级人物,曾多次发表对电动车的质疑和反对意见。
要我看很简单,这家伙就是纯纯嘴硬,没实力就是没实力嘛,还说别人做的是低级产品!就是丰田没有能打的技术而已,丰田的混动、插混合氢燃料电池车的段位都不够。
丰田汽车作为享誉全球的汽车制造巨头,却在电动汽车领域不舍得花钱,更是到处唱衰,让人摸不着头脑,其未来必将面临落后的宿命。
第二:新能源汽车科技革命风起云涌,竞争激烈
电车江湖是一群饿狼在相互撕咬!丰田在传统战场战力爆表,但在电动车这个江湖上,没有能够战斗的武器!只有被群狼撕咬的份。
从欧洲的大众集团到美国的特斯拉,再到中国的比亚迪和蔚小理,丰田的新能源汽车竞争对手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实力强大。
特斯拉以其颠覆性的创新和快速充电网络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强大的品牌影响力。
特斯拉的Model 3和Model Y等车型凭借其卓越的性能、智能化配置和环保理念,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特斯拉的成功不仅在于其产品力,更在于其引领了一种全新的汽车消费文化。
大众可不比丰田差吧,虽然是老二,那也是世界的老二呀!但是大众可十分的重视电的发展,要技术有技术,要产品有产品。
大众的ID系列在欧洲家可卖得非常不错,价格亲民,设计前卫,赢得了市场。
大众集团还计划在未来几年内投入数百亿欧元用于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这无疑将进一步增强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力。
中国,比亚迪、华为、理想、蔚来等本土品牌也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突出。
比亚迪凭借其在电池技术和混合动力系统方面的深厚积累,推出了多款深受市场欢迎的王朝网、海洋网,方程豹、仰望、腾势等产品矩阵。华为赋能中国车企推出了界字辈的鸿蒙智行电动车。
蔚来则以其创新的换电服务模式和高端品牌形象,成功吸引了一批忠实的用户群体。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鼓励,也为这些本土品牌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推动。
丰田要想在江湖中继续保持领先,不可能了
第三:丰田点错了新能源科技树,没有电车技术储备
丰田说,我不好充电,我要直接烧氢气,要做排出物只有水的车!
还别说,还真给弄出来了,而且还量产了,确实牛不得不承认丰田在氢能源利用方面的前瞻性和技术实力,但是氢动力电池发展还是非常缓慢,甚至已经被淘汰了,丰田Mirai推出到现在,仅销售了不到3万台。
2023年全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将同比增长35%,达到1400万辆,占汽车市场整体份额将增至18%。可谓是天差地别。
费尽心思和努力搞出来的氢为燃料的汽车,注定前途渺茫,生无可望了。丰田的三电,就冷清得很,一点准备都没做,两手空空上战场。
面对这一挑战,没辙,丰田找到了中国的卷王比亚迪聊了聊,说能不能借你的三电用用呀?比亚迪在电池技术、电动车平台以及智能化方面的优势,正是丰田所欠缺的。
比亚迪现在可是一个打二十个的存在。厉害得很!
通过与比亚迪的合作,虽然在短期内能够弥补自身的不足,但从长远来看,丰田仍需加大在纯电动汽车领域的研发投入,提升自身的技术储备。
所以,别看丰田汽车2023年利润爆表好像很久,本质上就是垂死挣扎而已!
数风流车企,还看中国!我们看看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勇闯世界”的资本!
第一:中国车企的电池技术在世界遥遥领先!
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肌肉”,其性能直接关系到车辆的安全和效率等。中国车企深知这一点,因此在电池技术的研发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今,这些投入已经开始得到丰厚的回报。
中国车企的电池技术,无论是在能量密度、充电速度,还是在安全性和稳定性上,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这里不得不说宁王这个顶梁柱!中国的宁德时代是动力电池市场的第一,包括比亚迪、国轩高科等等,中国动力电池在全世界占比超过60%,遥遥领先!
同时,在动力电池技术储备上,也是非常超前的,宁王已经成功研发出高能量密度的电池,推出麒麟系列产品,大大提高了电动车的续航里程,解决了用户的“里程焦虑”。
同时,在快充技术方面,有神行系列产品,中国车企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大幅缩短了充电时间,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