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在2024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针对当前中国汽车行业发表了一番见解,他直言”当前中国不缺造车的企业,欠缺的是有创新力的汽车零部件生态环境、有原创能力的汽车安全软硬件科技公司、有竞争力的工业软件供应商及具备原创能力的汽车公司。
”
这番话,有理有据,句句在理。
中国汽车产销量连续十几年蝉联全球第一,这两年新能源车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动辄百万级的销量不要太轻松。
那么问题来了,在如此庞大的体量下,到底谁才是真正有含金量的企业呢?
无序竞争下,恐怕鱼龙混杂,泡沫丛生。
李书福一针见血指出,无穷无尽的内卷,简单粗暴的价格战,结果就是造假售假、不合规的无序竞争。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前段时间的价格战大戏,头部玩家集体陷入焦虑漩涡,打起价格战来头破血流。
殊不知,这种不计后果的竞争,看似在为消费者谋福利,实则透支行业未来。
唯有创新,才是硬道理。
放眼全球,不少汽车强国都有一整套完善的零部件配套产业,形成集群效应。
反观国内,很多企业还在纠结”造不造车”的问题,一味追求短期利益,完全没有长远布局。
这哪里是在造车?分明是在造”泡沫”。
唯有在技术创新、产品工艺、安全性能等方面精益求精,才能拥有真正意义上的竞争力。
新势力造车要摆脱”PPT造车”的帽子,传统车企也要转变固有思维,这是大势所趋。
李书福表示,”通过发展智能电动化汽车产业的历史机遇,带动中国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链发展是一项艰巨的历史性任务。
”这需要我们上下一心,努力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
路漫漫其修远兮,只有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中国汽车工业的明天才会更加美好。
制造业要练好内功,企业要摒弃浮躁,在创新驱动下厚积薄发。
吉利已经做出了表率,收获满满,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相信在吉利的带动下,中国汽车一定能冲出一片新天地。
对那些还在惯性思维里的企业,建议尽快从舒适区走出来,否则很快就会被淘汰出局。
这场竞争没有捷径可走,创新永远都是硬通货。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了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