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是城市的精神,以及其成长、演变的内在逻辑。作为知名的江南文化名城,也是长三角的经济大市、东方大港,宁波兼具秀美和开放基因。拨开外在闪耀明亮的“藤蔓枝叶”,宁波的文脉深处藏着哪些力量?
由中共宁波市委宣传部、澎湃新闻、宁波广播电视集团、宁波市教育协会共同主办的“我陪孩子读经典”宁波全民阅读系列活动之“当学生面对经典”专场讲座,近日在宁波举行,著名作家梁鸿来到宁波作了“当学生面对经典”的主题讲座。随后,澎湃新闻与梁鸿组建了“探访团”,共同开启发现宁波文脉之旅。
一道布满人文脉络的探索之旅,从王阳明故居开启。6月4日上午,从宁波余姚阳明西路36号下车,记者抬头就看到刻有“新建伯”三个大字的古牌坊,据讲解员介绍,这是明朝嘉靖十六年的“原装”牌匾,至今已有500余年。
王阳明(1472—1529年),名守仁,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是明代最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军事家、政治家和教育家。王阳明一生文治武功俱称于世,被尊称为立德、立功、立言的“真三不朽”者,被学界视为儒家历史上继孔子之后又一“圣人”。王阳明先后提出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哲学命题,完善了“心学”思想体系,时至今日依然风行天下,在中国、世界思想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划时代的意义。
澎湃新闻注意到,王阳明故居是其出生之地,他在这里度过了童年,成人之后又多次返乡祭祖、讲学、探亲,留下了他人生中许多宝贵的印记。故居建筑主体坐北朝南,宅院风格装饰素雅,粉墙黛瓦、青石墁地、庭院错落。故居内部陈设着各种文物和历史资料,让游客能够深入了解王阳明的生平和心学思想成就。
梁鸿是第一次来到余姚。在观看王阳明的生平事迹时,有一处细节让她深受感动。正德十四年,宁王朱宸濠举兵造反。王阳明仓促间拉来几支地方军队,对阵宁王十几万精锐之师。作战期间,王阳明在坐镇指挥的同时还在给学生上课传授心学,危机时刻依然没有忘记传道授业之本源,“他是心学大师,更是一位好老师。”梁鸿说。
无论是早年因得罪宦官被贬至贵州,还是在江西庐陵县做知县,王阳明一直坚持讲学,复兴旧有书院、广建新的书院,讲学足迹广至浙江、江西、湖南、广西、贵州。讲解员陈妍在王阳明故居已经工作了近3年,几乎每天都会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她评价自己的“精神幸福度”很高,和天南海北的游客交流,也是一种文化火花在碰撞的过程。
陈妍经常会遇到一些有心又有料的游客。比如,浙江的一位老师曾带领近40位学生从东阳徒步到王阳明故居,全程花了半个月,在讲解王阳明的家训文章《示宪儿》时候,孩子们在现场自觉的就背诵了起来。“这种虔诚实在让人感动”陈妍说。
500年前,王阳明在为弟子讲述“致良知”“心外无物”等心学理念。500余年后,作为圣人的家乡人,陈妍又在为游客讲解阳明先生的生平事迹,发挥自己的文化传播价值,为更多人带来“知行合一”的故事。她说,“感觉自己在向阳明先生靠近,每天都在做着他喜欢的传播文化的工作”。从更深的视角来看,这何尝不是一种文脉在时间中流淌、传承,渗透在城市肌理的微观呈现,在宁波像陈妍一样的人还有很多,一个个微小单元构筑起城市强大的文化力量。
从王阳明故居离开后,梁鸿还与澎湃新闻一行人参观了中国古县城标本的慈城,感受城市千年古韵与现代生活的融合共生。
慈城始建于公元前473年,古名“句章”,是古越国最早的故都,也是宁波城发祥地。慈城位于宁波西北部,三面环山,一面临江,过去为慈溪县县治,如今是国内唯一完整保留了唐代街巷格局的城市,有“中国古县城标本”之誉。其保留有唐代的街巷格局,内有书院、藏书楼、药铺、庙宇、官宦宅地、陌巷民居和孔庙、考棚、县衙等传统建筑,形成了独特的建筑文化内涵,令人印象深刻。
宁波能讲述的故事也绝不止于此,海洋文化、阳明文化、藏书文化、商帮文化、河姆渡文化等,如群星璀璨,文脉生生不息。一个个颇有历史底蕴的景点散落其间,还有千年文脉流淌出的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着每一位到宁波的游客去触摸,感受文化传承的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