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场」是如何卖车的?
从问界 M7 到问界新 M7 上市,用时 14 个月,余承东花了 5 个亿让新 M7 大获成功。新 M7 上市仅仅 8 个月就收获了 18 万辆的大定订单,这样的成绩在新势力阵营中遥遥领先,更广阔的全品牌视角中也是名列前茅。
除了 18 万辆的定单,8 个月的时间,鸿蒙智行还攒出了一个大招 —— 问界新 M7 Ultra。
何为 Ultra?
与其讨论「为什么便宜」?不如聊聊「凭什么贵」?
2024 年几乎所有的改款车型都在以各种形式进行降价,但问界新 M7 Ultra 似乎并不这么想。前脸采用家族化设计,将进气格栅调整成了小前脸的造型,这和问界 M9 增程版如出一辙,简约前脸更符合新能源车的审美标准,但这背后是其热管理系统布局的进化。
在内饰方面,问界 M9 同款的星环散射体上车 M7 Ultra,同样位于 IP 中台,其展现出的光影美学配合上全新的赤茶橘配色内饰直接将车内的氛围感和高级感提升了一个层级。星环散射体与氛围灯联动的同时,语音助手被唤醒时也会随之闪烁,音乐律动也会带来变化,都是些「表面功夫」?其实还有些小秘密。
星环散射体作为一个中置的高音单元,应用了施罗德声学技术,能够使声场更加均匀。其声场定位方式类似于歌剧院,通过精准的声波反射和衍射将声能平均扩散,当声波经过二次余数散射表面反射后,会扩散到不同方向。翻译成人类的语言就是,确保车内任何位置的乘客都能感觉到这套音响系统的最佳听觉感受。
穿过星环散射体来到底盘,问界新 M7 Ultra 配备了 CDC 可变阻尼减震器。简单理解就是,你的减震器可以在毫秒级之间调整,来减少路面对于车身姿态的影响,尽可能的保持车身平稳。问界新 M7 Ultra 对于 CDC 给出了舒适、标准和运动三挡控制模式,也让你的 M7 多一点「性格」。
当然,对于华为来说,硬件的堆叠过于小儿科。CDC 不和感知硬件融合怎么能行?问界新 M7 Ultra 会通过摄像头和激光雷达提前对路面进行感知,比如车辆行进路径上有减速带出现,车辆就会自动将 CDC 调软,来减轻冲击感,随后再调硬来吸收反馈传递的振动能量,同理在江浙沪非常多的飞坡场景中,CDC 也能发挥重要作用。
说到智驾的感知硬件,不得不提这次问界新 M7 Ultra 搭载问界 M9 同款的 192 线激光雷达,这颗激光雷达在量产波长 905 nm 的品类中,参数方面几乎可以说是「无 LiDAR 可敌」,以速腾聚创旗下最新产品 M1P 为例,最远探测距离 200 米,10% 反射率下是 180 米。后一指标在问界新 M7 Ultra 头顶上同为 180 米,但最远探测距离做到了 250 米。
看得更远只是其一。更为关键是,20 Hz 的刷新率。目前中远距激光雷达绝大多数都只有 10 Hz 的刷新率。高刷新率也就意味着更低的延迟和更快的响应速度,这对于城区智驾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也是补盲激光雷达大多将刷新率提升到 25 Hz 以上的原因,但对于中远距激光雷达来说并不容易。
与此同时,现阶段头部玩家基本已经将激光雷达的能力融入 AEB 之中,高刷新率的激光雷达也可以更快的识别出鬼探头场景,将行人的保护更进一步。
更多的线数、更远的探测距离、更高的点频和更快的刷新率,这在城区智驾中对于小目标的识别更加容易,这也就意味着问界新 M7 Ultra 具备更快的感知能力,将城区智驾中的安全性进一步提升。
从星环散射体、CDC 和 192 线激光雷达的上车,可以看出问界的终极目的是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而非为了成本而简配去打价格战,对于问界来说卷的不是价格,而是卷价值,通过「质」来吸引消费者。
不止于此,从更多方面也印证了这一点。
此外,问界新 M7 Ultra 还配备了 M9 同款的舒云座椅、双 50 W 无线快充的细节调整、FIFA 授权的足球游戏等等。这款足球游戏在画质和音频通过 HUAWEI SOUND 和华为自研 motion matching 运动引擎得到丝滑体验。并且支持手柄双人对战,前后排同时对战等等。看似简单的成果,实现起来并不容易,这也正是鸿蒙智行最熟悉和擅长的领域。
鸿蒙的独一无二
让我们来复盘一下鸿蒙智行的爆款趋势,2022 年初,问界 M5 问世,华为带着 HarmonyOS 将智能座舱领域的竞争带到了新的高度。类似 PAD 的交互模式,流畅的车机体验和鸿蒙品牌的号召力,让这块屏幕迅速转换成了销量。问界 M5 开售后 2 个月后月销就持续破万,问界品牌全年销量更是突破了 10 万。别忘了,这是一个新品牌的第一年。
此时,大量的用户了解到什么叫做汽车的智能座舱。
同年, 阿维塔聚合了长安汽车、华为、宁德时代各自领域的独特优势,打造全新一代智能电动汽车技术平台 —— CHN。华为在智能方面占据了大比例,智舱的底层架构、城区智驾初现雏形并且打造了新一代的电子电气架构。
华为在干什么?深入技术,变得独一无二。
新能源汽车的上半场聚焦三电技术,这使得如今新能源渗透率超过 43%,甚至曾在单周渗透率超过 50%。要知道,这个数字放在 3 年前只有 14%。
而要在 2024 年突出重围,下半场的智能化必须具有极高的优先级。作为后来者的华为,下半场恰好是 Ta 所擅长的领域,华为开始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和 AI 大模型领域不断突破。
现阶段华为在智能化技术上的领先几乎没人质疑,每年百亿以上的投入和近万名的研发人员,让任何国内车企都望尘莫及。
在 BEV 和 GOD 2.0 发布后,今年 3 月下旬问界全系迎来 OTA,HUAWEI ADS 2.0 开启了全国无图的智驾能力,随着数据不断丰富,「越开越好开、越开越爱开」不再是一句口号。截止 4 月,华为智驾总里程已经超过 2 亿公里,城区 NCA 已经覆盖超过 40000 + 城乡镇,平均接管里程已经提升到 270 km 以上,而高架汇入汇出这样的较为简单的场景,成功率已经提升至 99.2%。
需要注意的是,华为 ADS 的云端训练算力已经达到了 3.5 EFLOPS,这些数据在今天来看的的确确变成了余承东口中的「遥遥领先」,同时也变成了最强的战斗力,将差异化这条口子撕裂的更宽。
作为普通消费者,鸿蒙座舱的优势或许让你的感知更为强烈。
超级桌面 2.0 的上车,将手机和车机的协同再上一个台阶。新问界 M7 Ultra 可以支持多用户登录,并且多个设备可以进行统一便捷控制,实现多人多音区多屏跨设备使用等等,甚至语音助手可以跨端进行音乐搜索。手机端应用的无缝上车已经不再是个新鲜事,华为开始将手机生态和车机生态融合共享,这也是华为之前在平板和笔记本电脑多年累积下来的生态优势。
再来看一个例子,新问界 M7 Ultra 搭载主驾自适应识别 2.0,任何驾驶员进入车内,踩下刹车后,座椅、后视镜、HUD 高度及亮度都会自动完成调节,这对于多驾驶员家庭又或者是代驾来说都非常方便。这得益于华为在座舱软件架构上的打磨,通过视觉算法、人眼定位算法和整车功能的联动来实现。
CDC 和感知系统的融合、足球游戏的跨端互联、智驾的领先趋势、超级桌面和主驾自适应等等功能,正是华为在核心技术上的积累,同时也是华为将十几年在 To C 领域中对于用户体验需求的分析、调研、把握等多方面的成果应用到汽车行业的体现。
从 2022 年问界 M5 搭载 Harmony OS 亮相开始,汽车的车机不再默认是导航,原来壁纸可以当桌面,类似 PAD 的交互逻辑已经有 iPAD 和大量安卓平板来教会我们如何去使用,不再需要二次学习,原来车机交互没那么难。仅仅一年后,随着 Harmony OS 3.0 的发布,移动端和车端发生了化学反应,不再像曾经 Carplay 那样的映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几个月后,Harmony 4.0 迭代上车,多屏共享、游戏流转、飞控流转等多种控制功能,在问界新 M7 Ultra 上再进一步,多设备多人多屏跨端控制功能,再次将车机互联拉到新的高度。这样对于用户的把控能力和小步快跑的研发迭代速度震惊着你我他。
芯片、操作系统和开发工具链上,华为都在保持着自研技术体系,配合消费电子多年面对 To C 领域累积的经验,最终我们看到鸿蒙智行在汽车领域开花结果。
年初比亚迪打出「油电同价」的口号,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内卷程度可谓达到了癫狂的时代,鸿蒙智行的选择并不是价格直接内卷,而是通过自己的技术壁垒和持续研发能力带来的差异化体验来打动消费者,并且这条护城河还在不断被华为的软硬件工程师们深挖。
「下半场如何卖车」,鸿蒙智行给出了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