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你不曾留意,2010 年面世的 iPad,是苹果最后一款使用「i」命名的硬件产品,也是乔布斯主导并发布的最后一个硬件品类。
时隔 14 年,乔布斯的这个「心头 i」,在前不久完成了一次进化:
全新的 iPad Pro,薄至两个 Type-C 接口厚,成为苹果有史以来最薄的产品。与此同时,带有 Home 键的 iPad 9 从官网下线,宣告 iPad 四条产品线,全然进入「全面屏时代」。
左为 iPad Pro(M4),右边为 iPad 9
比起台前的嬗变,我们更好奇幕后发生了什么。
上周,爱范儿约上 iPad 团队里的三位核心人物,分别是人机交互团队的 Steve Lemay、工业设计团队的 Molly Anderson、产品营销团队的 Scott Brodrick,一起探讨了 iPad 背后的设计哲学。
一片玻璃的传承
让我们先把日历翻回 2005 年 5 月 10 日,这一天,苹果公司收到了编号为 D504889 的专利许可。在专利发明人名单里,你可以看到两个熟悉的名字:乔布斯(Steve Jobs)和艾夫(Jonathan Ive)。
iPad 最为原始的外观专利
没错,这就是 iPad 最初被设想的样子:全面屏,圆角矩形,纤薄,就像一片掌心里的玻璃。
前 App Store 负责人菲尔·席勒曾回忆称,那几年苹果花了大量时间,在「集思会」上讨论平板电脑的想法,因为乔布斯一直渴望制作这样一款产品。
乔布斯理想中的平板电脑,应该是最为纯粹、简洁的设计。为此,他明确了平板电脑的核心本质,就是一块显示屏。所有的功能和设计,都必须服从屏幕的需要,尽可能地删除和简化按钮。
只是,当时的硬件与工艺,让「诗与远方」折了个中。初代 iPad 虽一鸣惊人,但外观设计与最初的专利图,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
2010 年发布的初代 iPad
好在乔布斯的遗志,并未被 iPad 团队遗忘。Molly 告诉爱范儿,十多年来,iPad 的设计初衷从未改变:
我们的目标,一直是打造一片神奇的玻璃,就像一张「数字纸」。这张纸要尽可能轻薄,让你在创作时,不会意识到这会一款「产品」。
iPad 的进化路线,很清晰地佐证了这一点:机身越来越薄,屏占比越来越高。2018 年,全面屏设计的 iPad Pro 发布,让 2005 年专利里的那片玻璃,走入现实。
首款全面屏设计的 iPad Pro
接下来,iPad 团队的目标是,如何让这块玻璃更薄,直至薄得像一张纸。2024 款 iPad Pro,可视作一块里程碑, 薄至 5.1mm,刷新了苹果有史以来最薄的产品厚度。
要知道,MacBook Pro 的屏幕厚度是 4.4mm,iPad Pro 在多出的 0.7mm 空间里,将一块屏幕变成了一块性能卓绝的平板电脑。
左为 iPod Nano,右为新 iPad Pro
Steve 认为,iPad Pro 能一步步向靠近初衷,背后是苹果的核心优势,即擅长跨学科、跨部门合作。
表面上看,2024 款 iPad Pro 变薄的核心因素,是换了一块 OLED 显示屏。OLED 自发光的特质,让它比需要一层背光板的 LCD 屏幕,占用的空间更小。
但换屏的背后并不简单。为了保证媲美 Mini-LED 的屏幕亮度,苹果没有采用传统的 OLED 屏幕,而是重新设计了双层串联式 OLED 屏幕,向供应商定制。
要让传统单层 OLED 显示屏,在 iPad 上工作良好已经不易。因为每一颗像素,出厂状态下的「性能」并不一致,需要系统去动态地调校。同理,双层串联 OLED,就需要对双层像素进行实时调整和渲染,而且是以 0-120Hz 的动态刷新率。
这个「烫手山芋」怎么接?苹果显示与芯片部门联手找到了解法:为 M4 芯片设计全新的显示引擎,让这块双层串联 OLED 屏幕,实现优秀的精准度、亮度与色彩表现。
这个例子,或许可以帮你直观地了解,iPad 的一项新功能、一个新变化,背后发生了什么。同时,也能窥见苹果对于 iPad 初心的传承和追寻:
一片神奇的玻璃。
在讨论中,Molly 和 Steve 多次提及这句话,这也是他们认为,最能解释「iPad 是什么」的简要答案。就像乔布斯曾用一句话定义 iPod——将一千首歌装进口袋。
一片玻璃的演变
iPad 虽在苹果内部早有谋划,但正式启动,是在 2007 年。
彼时,乔布斯在考虑推出一款低成本的上网本。在某场脑暴会议上,艾夫提出,为什么要在屏幕旁边装上键盘呢?那样又贵又笨重,不如利用多点触摸技术,将键盘的功能纳入屏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