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降价、血拼,是最近两年车市的底色。各大汽车品牌“卷”动力、“卷”智驾、“卷”出海、“卷”流量,车企们不断在各个层面开展军备竞赛。
现在,内卷的风,吹向插混市场,并且竞争烈度不断升级。
今年以来,市场上插混产品竞争的重点转向续航,大家不约而同将“2000公里”作为插混技术俱乐部的门票。
5月底,东风风神首款插混车型L7上市,比亚迪搭载新一代DMI5.0技术的秦L上市。稍早的3月、4月,长安新蓝鲸动力、奇瑞鲲鹏超性能电混C-DM,以及吉利新一代雷神电混,都声称产品已经或者即将达到2000公里+续航。
市场做出选择
续航的背后,主机厂们比拼热门的数据是混动专用发动机的热效率。东风风神L7为45.18%,比亚迪秦L热效率为46.1%,长安新蓝鲸为44.28%,奇瑞风云A8热效率为44.5%,吉利表示新雷神电混将达到46.08%,竞争相当激烈。
续航和油耗就意味着省钱、赋予用户更高的使用价值。热效率为什么如此重要?这与混动的超低油耗有直接的相关性:混动内燃机只在高效阶段工作,低效段(低车速、低转速)尽量使用电池。
正因为一直工作在效能上限附近的工况下,峰值热效率就覆盖了大多数场景,因此意义比普通燃油车的热效率要高的多,因为后者只有很少的时间能达到峰值热效率。而且,混动专用发动机多采用阿特金森循环和米勒循环,与燃油车发动机常用的奥拓循环有原理上的差别。
插混技术发展到今天,虽然有16年的历史,但真正为市场所接受,不过10年多一点的时间。也就是在10年、11年前,市场上开始有若干厂家推出插混产品,无一例外,他们都是中企。
日系多以普混(HEV)主打,在美国市场长盛不衰,但在中国领先的时间不长,因为插混上来了。欧系(包括奔驰)短时间尝试过48V轻混,但很快就因市场反响不佳而放弃了。
插混发展的脉络很清晰,从P1串联混动、P2并联混动,逐渐发展到串并联混动,有P2+P4、P1+P3,还有P2+P2.5和冷门的P1+P4混动,主机厂选择的技术路径和变速箱(多挡DHT、单挡)组合百花齐放。
但是现在,似乎P1+P3正在占据上风。广汽传祺的钜浪混动、东风风神的马赫电混、上汽混动、奇瑞单挡混动、长安启源混动、五菱混动,还有比亚迪混动,方案的相同之处,即都采取了P1+P3混动。这么做的好处是动力和能耗兼顾,系统可靠性高,而且匹配单挡变速箱结构简单,基本无顿挫。
另一个主流方案是DHT。目前,吉利、长城、奇瑞DHT插混(奇瑞有多重方案)为了规避单挡插混专利,也为了在中低速让发动机参与驱动(动力更强),高速失速风险更低,采用了多挡混动变速箱,付出的代价则为成本高、结构更复杂。
从市场反馈看,适应大部分工况、成本低的构型成为当下市场的主角。这意味着市场选择更倾向于经济性的考虑。
插混的电池增量克制
而大家拼命卷的续航,采取的方式,一个是刚才提到的单挡+串并联混动,另一个是让P1电机参与直接做功,而非单纯用于发电。
再者,就是对于增大电池极为克制。这一点消费者未必理解。现在电池成本也降下来了,但有些品牌的新一代混动,用的电池从8度电只涨到10度电。
而当前,20万元以上的纯电新车都往100度电靠拢了。这几年,尽管在结构上想了很多办法,但电池PACK能密提升有限。大电池就意味着大重量、高成本,就意味“电耗电”。
很少有人想到的是,电池大了之后,车很难做小做窄。就算在宽路宽道的一线城市中,实际驾驶中也经常遇到窄街小巷和复杂泊位。实践证明,超过1.9米的车宽,不但新手很难驾驭,就算老手也多有不便。
有人认为纯电车的电池老化之后,换电池太过昂贵,但混动的小电池只有纯电的10%,经济压力不大。纯电为了上700公里续航不得已做出的妥协,带来外形尺寸的负担,混动可以避免。从预算成本和场景丰富程度上,如今大家更愿意接受混动。这也是当前混动市场成长性比纯电快很多的原因。
油电同价
更重要的是,混动通过发动机热效率和电机配置的技术提升,经济上已经做到百公里消耗的油费,接近百公里充电费用。如果都是使用公有桩进行商业充电,那么两者已经持平。
如果纯电车的电耗优化不好,风阻太大(大电池带来的车身升高),那么没准大油箱的混动,在补能时间上和油车打平,消费者就可以选择馈电开着,只加油不充电;在补能成本上与纯电车打平,而在补能间隔即续航上同时吊打纯电和油车。
这就是插混卷续航,实际上卷的是热效率的原因,也是插混现在纷纷选用大油箱的原因,就是形成对两类竞争对手的错位打击。
2023年,纯电动汽车同比增长24.6%,而插电混动汽车同比增幅高达84.7%。今年前4个月,插电混动汽车销量为111.5万辆,同比增长84.5%,远超纯电产品12.8%的同比增幅。
市场正在倾向于插混,就是体验叠加了经济性。想象一下,脱离了桩牵制的插混,其便利优势等同于油车,而成本则等同于电车。在10万元以下和十几万元两个大的细分市场上,两者兼顾基本就无敌了。油价就算大降,也不会削弱新一代插混的优势。
这种情况下,的确没必要堆电池,而是疯狂地研发高热效率的混动内燃机。今年车企扎堆出新一代插混产品,技术的成熟拉起了产品迭代速度,市场不过是认可了这一方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