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的楼市给人的感觉是,政策一个接一个,今天降首付、降利率,明年放开购房资格限制,但市场的热度只是咨询量上升了一些,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成交量并没有明显放大,更别说房价回升了。
看到楼市此时此景,一直寄希望楼市回升的人开始着急了。
在他们看来,楼市政策都出得差不多了,比如被称为一线城市楼市“大杀器”的限购,除了北上深,其他城市基本上是“脱光”了,但大家就是无动于衷。
有读者还直接问我,这样下去何时是个头?因为市场就怕这样,一旦预期的东西没有实现,只会遭来更大的信心打击,楼市进一步调整就在所难免了。
可以说,当下的楼市,有人看多,但也有很多人看空,多空分歧注定楼市的恢复道路不会平坦。
很多人问笔者对未来楼市走向的观点是什么?经常看笔者文章的朋友应该知道,我是看多派,我也理解一些人着急的心情。但我还是那句话,楼市走向的本质是供需,主要看国家怎么做?上个月底,国家定调“去楼市库存”,以扭转供需失衡,接下来的所有核心措施都是围绕供需来做文章。
只不过,无论是供应方面的关键措施,还是刺激需求方面的大招,时间上确实出得晚了许多,如果在去年下半年出,效果肯定比现在好很多。
晚就晚吧,这也不是个人能决定的,就是市场要花更多时间才能恢复元气,而且代价也要比此前要大,这个代价就是需要更低的购房成本,比如税费、利率等方面,这些都是后面我们可以预期的政策支持,对后面的购房者确实是实在的利好。
在这里,笔者想说的是,着急是没用的,因为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其规律,何况是房子这样的大事。对于未来,就谈两条看法:
1.现在恢复楼市的逻辑很清楚,但发挥作用需要时间。
需求方面,就是通过逐步一线城市放开限购资格,不断提升一线城市楼市热度,从而带动其他城市市场;供应方面,压缩甚至停止宅地供应,原则上不再新增库存;去库存方面,拆迁不建安置房,而是发房票去化库存房源,同时国资下场收购库存房源用作保障房。
三条腿走路,条条都是大招,但为什么说发挥作用需要时间呢?比如放开一线城市限购,它不是一下放开的,而是一步步放开的。还比如压缩土地供应,住房供应量不会马上就会减少,因为现在新上市的商品房,其实是开发去年、前年,甚至更早的宅地。而按照住宅开发节奏,拿地后最快半年到1年才会形成供应量,现在不供地,也只是半年到1年后不会形成新的住宅供应量。再比如国资下场收购库存房源,上面宣布了一下提供收购房源的低息贷款政策,但各地要落地执行不是马上就能实现。据笔者所知,一些地方在上面宣布政策后,小会大会都在开,内容涉及到地方自己要出多少本金、要贷多少款、要收购多少房源、收哪些房源等等问题,事情在推进,但也需要时间评估和走流程。
所以,现在的市场恢复,主要还是以价换量+局部底部企稳+一些超跌小区价格反弹,去化楼市库存是下半年的重要内容。
2.长期看,房地产市场还是有很大发展前景的。
首先要说明一点,这不意味着开发商的日子都好过,笔者几年前都分析过,我们的开发商太多了,大大小小开发商10万家,其他国家才多少?就算平均数,按人口比例算的话,我们最终存在几千家开发商就差不多了。道理很简单,太多债务累累的房企没有活下去的资金实力,也没有造好房子的本事,他们只能被市场无情淘汰。
有人说,现在国家不是在救地产商吗?其实,准确的说是救房地产项目,保交楼,专款专用,至于房企,该怎么办还怎么办。在这里也顺便插一嘴,未来品质好房企肯定会活得更好,但你所在的房企会是那个幸运儿吗?咱们自己要评估一下,如果自己还年轻,又不能跳槽到好房企,建议还是提前做好人生规划。
对于未来的房地产,笔者觉得还是有很大机会的。原因有二:
一是确实还有很多房子要更新、要拆。以一、二线城市为例,1979年前很多房子都是战备房、临时房,现在都过了好几十年了。还有1979年-1979年福利分房阶段,虽然房子属于成套住宅,还有一定的居住价值,但分室而居局限性就比较大,且没有适合现代人的居住功能设计,小区环境、物业管理等都跟不上现代人需求。可以说,按照住房50年的设计使用寿命,未来一二十年都是这些房源的持续拆迁更新期。一拆迁、一改善,就会诞生源源不断的住房需求。
二是房价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以我们常常比较的日本为例,人口从2006年的1.28亿降至2023年末的1.24亿,总人口连续17年持续减少。在人口结构方面,日本是世界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65岁以上老人占比达到29%(我们是15%左右)。但这并没有让日本楼市沉沦,自2012年开启货币宽松以后,房价开始持续的上涨,最近3年更是加速上涨,房价已经创历史新高。
而我们呢?由于老美为首的发达国家持续加息抑制通胀,我们的货币政策较为克制,但随着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发展压力加大,欧美国家降息的预期越来越强烈。随着他们就会开启新一轮的降息潮,那么,我们就具备了宽松的货币环境,对楼市而言,热钱流入,内需激发,加上物价增长空间打开,房价进入新一轮上行通道就不被个人情绪所左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