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网上有这么一句话:“二十来万的比亚迪咋看不顺眼,十万以内的比亚迪找不出缺点。”
现在的新能源车市场呈现的态势就是比亚迪还有广汽等大型企业在二十万以下的大众市场攻城掠地,并积极布局,准备向燃油车发动总攻。而其他大多数厂商则扎堆在二十万以上的中高端市场,死磕智能驾驶和豪华配置。连在手机领域以主打性价比起家的小米也在开始造车后对米粉“9万9交个朋友”的呼喊充耳不闻,随了大流儿。
于是“找不出缺点”的比亚迪也被一些人找到缺点了——开出去没面子。
为何市场会如此分化?是比亚迪造不出高档车,要不来面子;还是新势力撂不下面子,看不上大众车型的那点利润?其实都不是,都有自己的打算,甚至是苦衷。
车的面子,也就是品牌溢价。这是个好东西,没有企业不喜欢。它能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更稳定的市场份额,唯一的问题是需要市场对产品、技术的认可和长时间的口碑积累。虽然比亚迪已经研究新能源车好多年,但新能源车在中国走入大众视野还是得从特斯拉出现在中国街头算起,因此可以说大家在口碑上都没有什么历史积淀,没法通过讲故事的方法立“车设”。品牌形象要在技术、豪华配置等其他方面下功夫。
打性价比树立口碑看似也可行,但对新势力实际是条死路,和掌握着产业链的比亚迪死磕性价比,没有长城或者上汽、广汽的身板儿你你扛得住吗?没看手握一千亿进场的雷军都放弃造年轻人的第一辆车,不和你交朋友了吗?
因此新势力普遍都选择走高端智能化路线,但高端技术路线也是死中求活的不得已选择。高技术意味着高投入,在各品牌内卷的时代,大家甚至等不到技术成熟,就将新成果推向前台。和固定资产投资不同,失败或者走错路线那投资就打了水漂,而用过的成熟技术却会迅速普及,消除既有产品的代差,你的品牌也就维持不住高端“车设”,最终血本无归了,高合就是例子。
更要命的是伴随着研发升级和技术成熟,技术的估价却在加速贬值。这让电动车的高端化犹如走钢丝,不能停、不能错、还不能慢。无怪乎王传福前两年嘲讽智驾是“虚头巴脑的东西”,不成熟,成本高,贬值快,同样在新能源赛道上的汽车大厂只要稳如老狗的占领大众市场,就能逼着新势力跑到吐血。其实这点大家都有共识,理想高管在mega发布后接受采访时表示,预计最终市场将只剩下3个左右玩家。当然,他必须说理想是其中之一,但新势力的超级马拉松耐力如何还真不好说。
所以新能源车的面子问题我们也有了答案:比亚迪们目前在大众市场主打的就是性价比,当然汉、唐等产品也有不错的配置,能兼顾面子。虽然智驾方面现在也有大动作,但还没到疯狂追求智驾,置对手于死地的时候;新势力有高端配置,但选择后你要有接受产品快速贬值的心里承受能力。如果你既要又要,还是买个燃油版的BBA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