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浪潮延续至今,很多人都忽视了一个潜在风险:电池寿命。
起初,消费者之所以选择新能源汽车,主要是因为用电省钱,同时新能源车也节能环保,人们对电池寿命和电池更换费用的担忧还较小。但如今,第一批进入市场的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已超过了8年质保期,有些车主的里程数甚至超过了20万公里,过保的电池维修、更换导致5万至20万元的花费,这引发了人们对电池寿命的担忧。
直到今年3月,蔚来创始人李斌公开呼吁全行业关注“电池寿命问题”,才让这一问题摆在了明面上。
当然,蔚来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也同步给出了解决方案:换电+全新BaaS电池租用服务。
解决电池焦虑,这是唯一出路?
2018年,蔚来第一座换电站在深圳投入运营,当时就有人提出质疑,全行业都在等待快充技术的突破,蔚来为何偏偏要开始搞换电。随后几年,蔚来换电网络越建越大,成本越来越高,引发更多质疑。
2020年,蔚来正式对外发布电池租用服务BaaS方案,颠覆了过往汽车行业的销售模式,并结合换电实现了“车电分离、电池租用”。在当时,这种电池租用带来的所有权变化,让很多人一度不适应,更怀疑该模式的可执行性。
但时至今日,通过“换电+全新BaaS”的运作,蔚来成功把电池质保问题从用户身上转嫁给了企业,而换电,也成为被越来越多人所接受的补能方式。
通过换电,用户可以3分钟换得一块满电的健康电池。之所以称之为“健康电池”,是因为蔚来对这些电池进行了统一管理与保养。
按照蔚来的计划,结合自身的换电网络和电池健康运营系统,对电池进行精细化运营以延长寿命。通过这一方案,力求让动力电池在使用15年后,仍达到85%健康度的技术与运营目标,从根本上避免用户对于电池使用8年过质保期的焦虑。
换电背后的三层含义
始于2018年的蔚来换电服务,不仅成了蔚来的护城河和好生意,对整个产业发展亦有好处。有一些专业人士分析了蔚来换电三个层面的含义:
第一层含义:用户补能体验升级。目前蔚来的第三代换电站可以实现自动泊车入位、更换电池等。由于便捷性被越来越多人看到,罗永浩最近在直播中也点赞蔚来换电模式,说“换电站就是电动汽车的加油站”。
第二层含义:有利于新能源汽车普及。从去年11月起,长安、吉利、江淮、奇瑞等国企和民企巨头陆续和蔚来展开合作,加入“换电联盟”,还有品牌明确计划接下来将推出支持换电的车型。这样不仅可以让更多品牌用户享受换电的便捷,还能促进支持换电的产业链完善,加速换电行业标准统一。
第三层含义:辅助国家能源建设。换电站不仅可以给车辆提供换电服务,还能响应国家的电网调度指令,对电网反向放电,从而进一步提升电网的稳定性。
按照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最近的公开解读,我们的全固态电池和高压快充技术还有待真正成熟,即便要实现高压快充,也需要“光-储-充-换”一体化微电网。从这一角度看,蔚来的换电站是典型的储能设施,说明蔚来在部署换电时,前瞻性地考虑了国家层面的能源整体建设。
如今,换电已经成了国家政策明牌支持的补能方式,换电车型可享受购置税减免,同时国家也鼓励企业布局换电。
今年1月,皖能集团、安徽省交控集团和蔚来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这次合作颇有意义,它意味着国资开始入局蔚来换电建设,蔚来换电站建设和运营将极大程度上降低成本,后续或吸引更多资本入局换电。
十年前,李斌如何预判今天
一系列信号说明,换电到了大规模普及的时候,而蔚来凭技术、运营上的先发优势,占了先机。因此,坊间曾有一种说法:蔚来赌换电赌对了。
事实上,综合李斌公开的言论可见,蔚来对换电的构想很超前,基本是参考了云服务的发展特点:第一,网络效应强。换电网络就相当于能源互联网的云服务基础设施。第二,投资规模大、投资周期长。当年亚马逊、谷歌等做厂房和设备,都投入了超过千亿级别的美金。第三,从服务自己再到服务外部客户,一旦做成了,门槛就会非常高。
随着换电规模的扩大,蔚来延长电池寿命的计划得以实施,并创造了BaaS电池租用价格调整的空间,能够在当前行业激烈的价格战中,通过不降价的手段辅助销售。
根据今年3月推出的全新BaaS电池租用服务政策,消费者购买蔚来门槛大大降低,选择BaaS方案,购买标准续航电池包,车价立减7万元;购买长续航电池包,车价立减12.8万元。
更重要的是,这个BaaS调价策略并非被动接招,而是经过缜密思考研究的主动出招。
李斌表示,这个价格政策的推出过程极其复杂。它需要平衡和照顾到所有利益相关方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并且需要多方达成共识,其中涉及蔚来、蔚能、电池资产公司以及其他上下游的合作方等。
这一做法恰好印证了一点:蔚来的长期主义并不只是一句口号。
我们无法证明,十年前的李斌到底是如何规划到今天,如何预判今天的形势,但显而易见的是,蔚来数年来的百亿级投入,大量的专利积累,一整套能源商业模式的形成,逐渐勾勒出蔚来自身发展的优势曲线。
技术红利支撑优势曲线
进入2024年,中西方的汽车产业在新能源领域“分道扬镳”。
年初,多家外媒报道,美国苹果公司秘密努力10年后,决定放弃电动汽车探索计划,将团队转向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很快,雷军、何小鹏等人发文感慨:没想到苹果这么快选择放弃电动车业务,而王小川则在近期曾提到:李斌在四五年前就已经预测到苹果会放弃造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