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技术(002625)在5月22日的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产品在无人驾驶和相对低速的航空器上都可能有应用,目前在与行业内相关企业沟通合作。
资料显示,光启技术主营业务为新一代超材料尖端装备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光启技术4月22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一直从事基于超材料4.0的柔性传感技术研究并率先应用于尖端装备领域,具备赋能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技术储备。未来公司将进一步深化与各行业用户的合作,以超材料4.0的七大平台能力全方位的服务赋能各行各业。目前公司已完成了全数字化、智能化的经营体系,可以支撑各行各业的需求和应用。
近日,在第三届全国超材料大会上,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光启技术董事长刘若鹏介绍,通过十余年对于超材料技术的持续研发和创新,光启技术完成了“1+7+N”的重大企业战略部署,并构建了超级计算、超材料微电子、先进复合材料及制造、高分子功能材料、高精密机加、微波射频天馈系统、先进检验检测七大能力平台。目前,光启技术通过这些平台,已经为飞机制造、电子装备、舰艇制造、无人驾驶飞行器、智能汽车等多个先进制造行业提供了深度的方案定制、产品制造、技术服务等,推动以上行业在相关技术、产品、产业链等方面实现创新性发展和产业化升级。
业绩方面,光启技术2024年第一季度营收约3.21亿元,同比增加3.0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36亿元,同比增加34.88%;基本每股收益0.06元,同比增加20%。
二级市场上,截至发稿,光启技术跌1.02%,报18.51元/股,总市值399亿元。
■以下为调研内容:
问:公司在超材料行业的竞争力如何?
答:超材料从整个学科创立到实现产业化经历了约20年时间,产业化速度相较其他领域相对较快,在世界范围内将超材料技术转化为工业级应用的公司凤毛麟角。
公司成立十余年,就将超材料这门新兴学科从实验室研究推进至产业化应用,是我国首个实现超材料技术产业化并应用在尖端装备领域的企业,在超材料大规模产业化应用领域具有开创性。很多超材料产品为独家产品。
公司开创了工业级超材料的设计、超算、制造、生产、检测、标准的全链条全过程体系,并建立了我国规模最大的超材料智能制造基地。无论是在基础研究还是产业化进程上均位于全国领先。
问:年报显示,2023年度超材料批产收入为12.47亿元,同比增长55.94%,目前在手订单有多少会在今年确认收入?二期的产能是一期的多少倍?
答: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已签订合同、但尚未履行或尚未履行完毕的履约义务所对应的收入金额为5.66亿元,其中,5.33亿元预计将于2024年度确认收入。
目前基地二期处于设备安装阶段,预计将在今年第四季度投产,总规划产能为一期的2.5倍。未来公司将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能规划,不排除扩充产能的可能。
问:请问刘董:汽车紧缩场开始检测业务了吗?超材料赋能民用在哪些行业已开始与民用企业洽谈合作。
答:目前公司汽车检测业务进展顺利,已经进入实质性的检测设备的安装调试阶段,第一辆国产知名品牌车即将进入紧缩场进行测试。
公司已开始在航空产品、电子产品、智能汽车领域提供检验检测服务。目前公司具有多个大型紧缩场设备,并是国内唯二在该领域内取得了CNAS认证的单位;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公司与汽车检测领域的龙头企业中汽中心成立了联合实验室,未来将参与制定该领域的国家标准,并申请相关的专利。
公司产品在无人驾驶和相对低速的航空器上都可能有应用,目前在与行业内相关企业沟通合作,如有进展公司将及时披露。
问:公司预期行业竞争格局如何?是否会有国内竞争对手?
答:公司是首个实现超材料技术产业化,并应用于尖端装备领域的企业,在超材料大规模产业化应用领域具有开创性。公司产品可运用于各类装备领域,其他技术与超材料技术水平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公司有很多超材料产品为独家产品。同时,公司持续进行成本革命,通过技术进步降低超材料行业的使用门槛,公司超材料产品性能、成本管理在行业内保持较高竞争力。
问: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科技创新中心,也被认为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沃土,光启作为专注于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有哪些布局和成果?
答:自成立以来,公司始终坚持科技创新驱动战略,实现超材料技术从源头创新到产业化的重大突破,开创了工业级超材料的设计、超算、制造、生产、检测、标准的全链条全过程体系,是我国首个实现超材料技术产业化,并将超材料产品应用在我国尖端装备领域的企业,在超材料大规模产业化应用领域具有开创性,实现了在科技创新领域的领跑。
另外,公司具备新一代超材料技术产品的深度计算、智能制造以及高效测试等核心能力,并在世界范围内拥有知识产权优势,与尖端装备行业相结合,率先应用于我国尖端装备领域。随着超材料技术能力平台的数字化、智能化经营体系的完成,公司具备了赋能不同行业的能力。公司已经开始基于超材料4.0的七个重要能力平台,进行更加广阔的行业赋能应用,为国家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助力。
未来,公司也将凭借超材料产品研制实践中积累的七大核心能力,做好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底层技术,服务于工业产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