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几年的创作生涯中,郑小驴的笔触游走于城市的钢铁丛林与乡村的粗粝山野间,每一次与纸面的交锋,都意味着一场新世界探险之旅的开启。《南方巴赫》展现了他对个体生命存在真相的独到体悟。他聚焦于那些被历史尘埃遮蔽的小城青年,追踪“物象”所携带的记忆信息,探寻他们生存的困顿、生命的脆弱以及心灵的彷徨无依。这些青年常常在充满误解与自我迷失的漩涡中跌跌撞撞,最终走向未知却又似乎早已命定的歧途。这既是作家对残酷现实的诘问,更是他孤注一掷为那些被边缘化的落寞灵魂发出的焦灼呐喊。
在郑小驴的小说世界中,那些穿行于字里行间的物象似一套神秘的符码矩阵,它们以隐喻丰富的符号体系构筑起文本的深层结构,而后指向“人”这一小说叙事的终极所指。看似寻常的俗世之物经由作家的点化,蜕变为跳跃于文本间的神秘能量。在城乡交错的现代化转型背景下,它们赫然浮现于文学地表,成为推动故事走向和影响人物命运的超常之物。
《衡阳牌拖拉机》中的那台拖拉机,曾满载生活用品威风凛凛地来往于村镇间,见证了世纪之交乡村生活的变迁。它是少年释放天性、纵情游戏的乐园,也是人们心底隐秘欲望的潜藏之所。小说中,拖拉机的拖斗与浸润柴油的火柴幕后推手般催动着叙事情节的发展。随着火鸡妈与二先生的秘密情事曝光,“柴油是否能点燃”这一疯狂的疑团在“我”心中愈发强烈,将小说紧张急促的氛围推向了顶点。在破败拖拉机轰鸣炸裂的刹那,一切欲望与骚动都被强大的冲击力瞬间吞噬,遗留的只有乡村的沉寂。
《盐湖城》中的“刑满释放证明”是刘明汉身份的唯一凭证,某种程度上见证了他过往的痛苦经历。这张证明的丢失与找回触发了刘明汉生活的连串变故,不断推动小说向前发展。当证明丢失时,刘明汉失去了社会的认同和接纳,无法在家乡找到归属;而当再次拥有证明时,他却发现自己已深陷窘境。爱人的背叛、村霸的欺凌、户籍的遗失,这些接踵而至的打击将他推入无根的漂泊之中。他被迫沦为社会边缘的流浪者,“刑满释放证明”也随即失去了本来价值,变成了一张无用的废纸。
“二手中巴”在《最后一口气》中是推动叙事进程的场景物象。小说构建了一个跨越时空界限、现实与回忆相交织的场景:罗治新、利军、孝毕等已故的石门乡亲与主人公罗涛共同搭乘在破旧的中巴车里,缓缓驶向远方的长沙城。每当“中巴在浓雾中穿行”的场景浮现,罗涛与他们的对话便会响起,在对话中揭示各自的生命轨迹,罗涛的人生历程也在中巴车的穿行中徐徐展开。
诺基亚1100手机在《最后一口气》中扮演了推动罗涛走向悲剧结局的角色。这部手机曾是罗涛与异地打工的女友三三情感的纽带。随着叙事的推进,它变成了两人关系疏离的证物。罗涛得知三三自甘风尘后,两人的联系彻底中断,手机也失去了意义。最终,罗涛为抓住掉落的手机从建筑工地的脚手架上跌下落下残疾。借助“物”的描绘,小说揭示了底层打工青年在物质和精神层面所面临的双重困境。《国产轮胎》中的随身听是小湘西与修理铺瘸腿女人之间联系的纽带,他们因这个随身听而结识,通过其中播放的歌曲分享了彼此充满伤痛的青春回忆。只是这个原本应该带来慰藉和温暖的物品,最终却记录了他们悲剧性的结局。
郑小驴的小说中,“物象”不仅是故事的推动者,它存在于虚幻与现实的交汇地带,更蕴含着丰富的隐喻意义。尤其是《国产轮胎》中持续滚动的卡车轮胎,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物象界限。它揭开了一宗杀人案的真相,同时在深层次上转变成了内心“暗物”持续膨胀的象征性隐喻。一切始于少年文陀不经意间的好奇,他翻动了修车店内蓝鸟车中的旅行包,顺手带走了里面的随身听,却未承想,这小小的举动竟会揭开一段骇人的谋杀真相。由于文陀松动了汽车的手刹,蓝鸟车如同一头失控的巨兽,撞向了堆积如山的轮胎。犹如推倒的多米诺骨牌,一系列事件接连发生,不可阻挡地将命运的轨迹推向深不见底的黑暗之中。小说的结尾,硕大无朋的轮胎阴影缓缓笼罩在文陀的头顶,暗示着另一场谋杀的逼近。隐伏在个体内心深处的“暗物”一旦被触动,就会不断膨胀,最终演变为无法遏制的恶。小湘西在姑妈的严格管控下心理逐渐变得扭曲,他对文陀破旧的、散发着臭味的胶鞋以及修理铺女人畸形瘸腿的迷恋,甚至对一切肮脏与残缺事物的偏爱,都成为了他无声反抗姑妈窒息般控制的象征。在遇到同样饱受生活折磨的修理铺女人时,小湘西怀揣着一线希望,期待能彼此相扶,共慰心灵的创伤。然而,对方的一句“变态”将这份期待击碎,使他堕入屈辱与绝望的深渊。内心的“暗物”急剧膨胀,最终驱使他踏上了残忍暴力的不归路。小说的叙事走向正如那只失控乱撞的轮胎,偏离了既定的行进轨迹,冲向了荒谬与悲剧的终局。“暗物”重击了修理铺的女人,同样也将无情地席卷因一时贪念而窃取随身听的文陀,甚至连小湘西也无法从这“暗物”的漩涡中抽身。不难预见,他终将沦为“暗物”的囚徒,其人生注定会被无边的黑暗所湮没。
在这部小说集中,诡异的家庭相片、蓝色的标致206、诺基亚E63、巴赫的CD等物象,犹如一把把解密的钥匙,逐一揭开背后隐匿的谎言、误解、背叛、暴力、尊严的沦陷……透过物象之眼,小说叙述弥漫着压抑且神秘无常的绝望气息。作家在与宿命式的悲观作战,纵身跃入现实生活的湍急漩流,让冷硬如石的现实激起创作灵感的激越浪花。文本与现实间的紧张与迫力,正是作品内部物象语义绵延不息的动力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