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3月21日,Nature News首页报道了全球首例猪肝移植到人体内案例,该案例来自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3月 10日,在中国科学院窦科峰院士、肝胆外科陶开山主任带领下,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成功将一只多基因编辑猪的全肝以辅助的方式移植到一位脑死亡患者体内[1]。
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器官衰竭的最佳方案,但器官短缺是全球性的问题,限制了器官移植的进一步发展。最新的研究表明,基因修饰猪可能很快成为临床器官移植供体的现实替代来源。异种移植可能是解决器官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窦科峰院士、陶开山主任等主刀手术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4-00853-8
什么是异种移植?
异种移植是将动物或细胞来源的活细胞、组织和器官移植给人或其他动物。近年来,随着新型免疫抑制药及基因工程技术的创新发展,猪-非人灵长类动物(non-human primate,NHP)异种移植迅速开展,并取得了一定成就,受体猴存活时间高达758天[2]。
异种移植的主要障碍
目前关于基因修饰猪-脑死亡受者异种移植亚临床研究主要集中于克服排斥反应、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和增强移植物生理兼容性及避免物种交叉感染上。
基因修饰方案是异种移植的核心环节。在过去的20年里,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修饰和免疫抑制方案的改善进一步延长了猪器官在非人灵长类动物(non-human primate,NHP)中的存活时间。
然而,异种器官的功能性存活仍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异种移植关注焦点在于器官能否度过超急性或急性排斥反应期。但在临床人类同种肾移植中,慢性排斥反应已经成为移植肾失功最主要的原因。
在完善的术前配型、免疫抑制药应用下,同种移植肾术后1年存活率达95%,5年达78%,10年达63%。异种移植Ⅰ、Ⅱ期临床试验中,异种移植肾5年存活率达到多少才能进入Ⅲ、Ⅳ期临床试验并普及临床,尚未能明确。另外,跨物种感染仍是潜在威胁,即病原体在人和动物间传播的可能性[3]。
在该研究中,供体猪为巴马小型猪(Sus scrofa domestica),肝脏包含六个基因修饰。这些修饰使猪细胞表面的三个蛋白质基因失活,并引入三个人类蛋白质基因,以防止器官排斥,供体猪在一个专门的无病原体设施中饲养,大约有十几种病原体检测呈阴性,其中包括猪链球菌、2型肺炎支原体和猪巨细胞病毒。移植肝脏持续工作10天,未出现器官排斥反应的迹象,肝脏可以产生胆汁[1]。
异种器官移植是一项前沿而富有挑战性的技术,可以解决目前人类面临的严重的器官缺乏问题,但它也面临着一些风险和其他问题,需要科学家们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来推进,也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最终实现真正走向临床,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