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奥迪已经不再是官车的象征和代名词,产品线小到A3,大到Q7,从轿车到SUV以及新能源车型覆盖了从十几万——百万级别的众多细分市场。不过曾经的奥迪品牌在中国市场仅凭借奥迪100一款车型就几乎统治了整个高级轿车市场,可以说是鹤立鸡群、独占鳌头,这里面有偶然也有必然,一切还要回到大约40年前。
1984年,一汽为了引进轻型发动机技术,开始尝试与国外先进厂商接触,最终历经三年时间,1987年与美国克莱斯勒公司正式签订了购买488型发动机生产线的合同。与此同时,一汽提出了发展轿车的两步规划,即先期规划3万辆中高档轿车的先导工程,后续建设15万辆产能的经济型轿车生产基地。在北戴河会议确定了轿车工业三大三小的布局后,一汽再次开始在国际上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正是由于此前引进发动机的缘故,克莱斯勒占据了先机。
一汽获得了克莱斯勒488发动机的图纸和技术资料
1987年底开始,一汽派出了李治国副厂长带领的8人团队赴美谈判,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克莱斯勒似乎对送上门来的巨大机会并不感冒,只派出了一位负责亚太业务的主管会面,在关键技术的引进方面犹豫不决。克莱斯勒方面可能认为一汽买了488发动机,后续的车身引进也势必要选择克莱斯勒,所以将道奇600的生产线售价提高到了1760万美元。如果历史可以重演,相信克莱斯勒不会再让机会溜走,要知道当时的一汽已经进口了少量道奇600,并基于此开发出了小红旗的样车CA750F。
克莱斯勒道奇600
一汽以道奇600为基础仿制的CA750F样车
此时克莱斯勒的高层似乎还没有意识到谈判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抱着即将淘汰的道奇600生产线仍然不肯降价,总裁李·艾柯卡甚至对来访的时任国家经贸委副主任的朱镕基和汽车工业联合会理事长的陈祖涛避而不见,殊不知克莱斯勒的态度和拖沓给了奥迪和大众最好的机会。
此时的道奇600已即将停产
在美国碰壁的同时,大众公司抛来了橄榄枝:1987年10月,参加完法兰克福车展的大众掌门人哈恩来到了长春。有了之前和上海汽车合作经验的大众拿出了相当的诚意,哈恩提出可以低价转让南非工厂现成的奥迪100生产线,并且在奥迪100引进后还可以合作生产经济型的高尔夫和捷达轿车。关于一汽关心的已经引进的克莱斯勒488发动机的问题,德方甚至接受了将其和奥迪车身进行匹配的要求。
奥迪100
先转到德国,聊聊今天的主角奥迪100的由来:
第一代奥迪100(C1)
1968年,第一代奥迪100正式亮相,这对于汽车联盟(奥迪公司的前身)来说是一次全新的挑战。在此之前的1965年,大众汽车刚刚完成对汽车联盟的全资收购,此后的汽车联盟成为了大众甲壳虫的代工厂,原本的产品全部停产。大众起初并不支持汽车联盟继续研发生产自己的车型,收购的目的主要是提升自身产品的产能。不过汽车联盟也不甘于此,秘密开发出了第一辆奥迪100。时任大众CEO的诺德霍夫看到此车时,当即授权开始批量生产,汽车联盟和奥迪正式迎来了复兴。
第一代奥迪100
奥迪100这个名字来源于搭载的发动机的最大马力达到了100PS,不过实际上第一代奥迪100提供了多款发动机和动力版本,从基础车型的1.6L汽油发动机,到常见的1.8L汽油发动机和排量最大的1.9L汽油发动机。车辆的结构与大众此前的后置风冷布局完全不同,采用了前置前驱+水冷发动机的布局,新车型提供了2门和4门轿车和2门轿车跑车三种车身形式。
第一代奥迪100的2门轿跑版本
奥迪100上市后的市场表现远超过了预期,汽车联盟位于因戈尔施塔特的工厂已经满负荷运转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大众公司的沃尔夫斯堡工厂也开始生产奥迪100。1971年,第50万辆奥迪汽车诞生,奥迪100成为了公司历史上最成功的车型。直至1976年第一代奥迪100停产时,奥迪100的产量已达到了80万辆,是最初预期产量的8倍。
第一代奥迪100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功
第二代奥迪100(C2)
1976年问世的第二代奥迪100开始使用直列5缸发动机,除了常规的2门/4门轿车外还提供了5门掀背车的款式——奥迪100 Avant。1979年的法兰克福车展上,奥迪200车型作为奥迪100的最高配车型正式发布,其使用的发动机也是整个车系中动力输出最强的2.1L自然吸气/涡轮增压发动机,除此之外车内的配置也更加丰富。
第二代奥迪100四门轿车
第二代奥迪100两门轿车
第二代奥迪100 Av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