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台车的谍照图已经曝光了,参考谍照车的信息来看,设计可能和现在的比亚迪宋L纯电版有一定的区别。但,车型的整体定位依旧是中型SUV产品,这点没有变化。变化重点,是动力总成,可能加入了一套横置1.5T发动机+电机的组合,应该和秦L DM-i车型的动力总成相似。
然后,电池的用量层面,可能也会是10.08kWh和15.874kWh这两种规格的刀片电池,或许会随着车型定位的不同而把这个规格调大一些。那么,至少这台车的纯电续航里程,应该会有60km或者90km这两个级别的表现。但是,做个参考,秦L DM-i的长4830、轴距2790mm,而宋L纯电版的长度和轴距增长了10mm和140mm,宽度还增加了50mm。所以,理论上来说,是有可能用上规格更大的电池包的。那么,宋L DM-i这台车的油耗其实也是值得期待一下的。
在这台车亮相之前,可以先合理的推测一波。
新平台+DM 5.0,有啥好的?
先聊动力,DM 5.0会不会更省油。
DM系统的迭代方向,是更省油、小型化、轻量化以及模式切换的响应速度更快。那么,现阶段骁龙发动机的热效率已经到了43.04%的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当然,这个热效率可能会继续卷,达到或者突破45%的可能性也很高,毕竟比亚迪的产品以混动居多,而技术先进性的要求就比较高,至少要保持着有3年左右的技术优势。
如果可以做双喷射系统,也是同样能提高热效率的,但,和小型化、低成本两个大方向完全相悖,所以这种操作的可行性几乎没有。还有一种方案,稍微改变发动机的体积,用大惯量固定涡轮,能改善这台发动机的低效区间的热效率表现,也能起到省油的效果。但这可能都是后期才会进行的操作,现在首要目的,是保证热效率的前提下继续降本。
于是我们看到秦L上面,出现了一台最大功率74kW代号472QC的发动机,功率下降了7kW。而下调功率的操作,意味着为了让这台发动机尽可能多的在合适的转速区间内工作,从而保证热效率会更高,也能更持久的在这个工作区间内工作。
做个参考,现在比亚迪秦L DM-i的馈电油耗大概在3.08L/100km左右的水平。如果宋L DM-i照搬这套系统以及逻辑的话,再结合车身重量,很有可能把百公里馈电油耗的水平,控制在4L以内。
底盘变化,为了更舒适
从扭力梁非独立悬挂升级到多连杆悬挂后,驾驶员和乘客在体验上和质感上会有明显的变化。首先,扭力梁非独立悬挂虽然占用空间小、刚性高,但它在操控性和稳定性上可能不如多连杆悬挂。而多连杆悬挂由于连杆较多,可以更好保持车轮与地面的垂直,减小车身的倾斜,对操控性的改善非常明显。
同时,多连杆悬挂能提供更好的路面反馈和操控响应,可以让车辆更加敏捷和精准。同时,车内乘员的乘坐体验,也会更加平稳、舒适。
比较有可能,参考比亚迪宋L纯电版来看,无论是两驱还是四驱版本,都标配了云辇-C这套系统。这套系统,在急加速和急刹车时,能优化车身的俯仰角,提高驾驶的平稳性;官方数据,全油门加速时俯仰角降低9.36%,刹停时俯仰角降低40.91%,刹停俯仰角速度降低28.3%。转化到我们用车工况下,地板油、急刹车的时候,车身姿态都会更好,车内的体感不会变差。
底层逻辑简单聊聊,依靠传感器信号输入结合算法给出快速处理,就能实现对电控减振器的无级自适应调节。就是,做到了既要又要的一个特点,既能提供良好的操控性,又能保证乘坐的舒适性。
当然,如果结合四驱车型来使用的话,效果会更好,特别是在复杂路况和恶劣天气条件下;但是,云辇系统本身并不依赖于四驱系统。它可以单独工作,通过感知、决策、执行等步骤,对车身姿态进行实时的调整和优化。
最后
其实可以对比亚迪宋L DM-i多一点期待,这台车会用上新的P5平台也可能会用上新的DM 5.0混合动力系统。优化空间和能耗之后,它的轴距肯定会比我们预期的要稍微大一些,这个平台的柔性带宽不错,不加长轴距的话有些可惜;然后,油耗层面,如果继续使用缩小功率的发动机+单电机组合的话,最终馈电油耗达到4L每百公里的水平,问题不大。
最重要的可能还是价格,结合比亚迪一系列降本技术的应用,动力总成、规模化平台以及通用率比较高的零部件来看。如果这台车能做到15万的级别,对于同级对手来说,压力会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