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接不接受,人工智能技术的趋势不可阻挡。未来只要有更大的算力,有更多高质量数据,大模型就能够持续进化。”“我们的教育需要做的是培养能够超越机器的核心竞争力,未来不属于AI,而是属于掌握AI的新人类。”
3月27日,由武汉市社会科学院举办公益性主题讲座大江论坛·长江文化报告会上,科大讯飞AI研究院执行院长、认知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王士进博士以《认知大模型时代教育创新应用实践探索》为主题,讲解了人工智能由智障到智能飞跃发展的历程,并重点阐述了大模型时代教育创新的重要性和实践路径,讲座现场互动热烈。
武汉市社会科学院院长樊志宏介绍,去年以来,大模型从ChatGPT到Sora,AI浪潮席卷全球,其进化速度引起全球瞩目惊叹,对我们的生产生活产生各种颠覆性影响。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和应用也不遑多让,正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亦在这场科技革命中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未来如何让孩子们跟着人工智能一起成长不掉队,是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希望通过讲座探讨在时代的不确定下,我们个人或家庭在不确定性过程中,能够找到更多的确定性,如思考方向、思维方法或发展路径。
科大讯飞深耕智慧教育领域近20年,提供覆盖教、学、考、评、管的教育全场景解决方案,承建“认知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走在引领新一轮教育变革,助力教育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前沿领域。
九派新闻记者就人工智能如何能更好地为教育服务,如何让教师、家长和孩子适应新技术,AI赋能教育创新的多元路径等对王士进院长进行了专访。
【1】从智障到智能,AI有无进化规律
九派新闻:自ChatGPT横空出世以来,全球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产品的迭代、应用的创新,目不暇接。从人工智障到人工智能,AI的发展呈现怎样的进化规律?未来会带来哪些影响?
王士进:AI系统尤其是深度学习模型在参数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后,会展现出新的能力,这种现象被称为“智能涌现”。
AI的涌现能力如同婴儿,从啥也不会到到达一个临界值突然就能爬能走。因此,当数据足够多,算力足够大,AI就会持续进化。例如,当模型的参数超过约600亿时,可能会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能力。AI智能的涌现确实存在一些规律性特征,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因素和条件,往往与其处理的数据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有关。大模型能够处理和学习大量不同类型的数据,这种微观层面的渐变会引起宏观层面的质变。
尽管AI系统的规模增长可能带来智能的涌现,但具体何时、如何以及为什么会涌现新的智能特性,目前仍然难以预测。对于其具体规律的认识还在不断探索中。
从影响来说,AI的这种涌现能力会导致我们整个社会底层技术逻辑的变化,使得我们所有未来的工作或者生活,都会跟他发生很大的关系。它就是一种新的范式,会替换我们现在所有的技术。
【2】AI+教育的前景有多大
九派新闻:人工智能对现有的基础教育领域能提供哪些帮助?其产生的市场规模有多大?
王士进:人工智能在基础教育领域运用,是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点,AI赋能教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减负增效。目前教师很忙,学生也比较累,结合大模型的理解和沟通交互能力,可以学习到优秀老师经验;利用大模型的生成能力,能够结合老师们的需求,去做更好的教案、设计;利用人工智能中先进的OCR图文识别、云计算等智能技术,对整个学习的过程化数据做更好的采集、分析,构建学情画像、知识图谱,然后给老师或学生去推荐他相应改进的内容。从而大幅度提升老师和学生的效率,减轻师生负担。
第二是五育并举。原来我们在很多这个区域里面,体育、心理健康、美术、音乐,学科老师很多,老师们处于结构性缺失状态。通过大模型技术辅助,例如体育中滑雪跳台,大模型可通过视觉技术去捕捉到运动员各种行动,把所有数据都分析出来,什么时候该起步,什么时候摆成什么角度,都有更科学的手段辅助提升;在心理健康领域,大模型设备能够去捕捉学生面部的一些表情、动作、语言,检测到或者预警孩子的心理压力,对孩子有个更精准的诊断,从而更好地疏导。
第三是创新型人才培养。怎样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去激发孩子兴趣,推动启发式探究式学习?如何因材施教根据孩子特长培养创造力,如何开展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培养,是人工智能正在探索的核心命题。
因此,AI在教育领域不仅提供了个性化学习、智能辅导、教学资源优化等多方面的机遇,预计在未来将产生巨大的市场规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支持,AI教育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2024年中国AI教育市场可行性研究报告》,截至2023年,我国AI教育市场规模达到6000亿元以上。
【3】家长、孩子如何适应AI
九派新闻:教育是我们人生或者家庭具有长周期属性,也是面临未来不确定性最大的。身处人工智能拐点时代,家长们普遍焦虑,怕掉队,怕淘汰,家长和孩子如何适应AI,拥抱AI,更好地使用AI?
王士进:适应AI、拥抱AI并更好地使用AI,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是一个共同的学习过程。我们在智能时代,可以充分享受时代带给我们的高效便捷,同时批判地使用大模型,而不是直接认为它是对的。
机器可能按照既定的模式执行任务,但创造力是人类独有的能力。教育可以通过鼓励自由思考、艺术创作和不拘一格的问题解决方式来培养这种能力。
当然,除此之外,人类还有很多可以超越机器的能力。比如情感智能,人类的情感理解和同理心是AI难以复制的。情感智能包括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会意识和关系管理等方面。
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们不仅学会使用AI,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与AI协作,创造出超越AI能力的新知识和解决方案。我们要认识到技术和职业环境将持续变化,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至关重要。
【4】AI时代,教育需培养怎样的人才
九派新闻:大模型时代,教育需要培养能够超越机器的核心竞争力,这个核心竞争力包括哪些?如何应对人工智能技术给人才培养带来的挑战?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激发孩子的创造性,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王士进:人工智能技术的趋势不可阻挡,未来只要有更大的算力,有更多高质量数据,大模型就能够持续进化,不管你是否接受。无论是孩子们学习知识的速度还是深度,跟技术比起来都会面临巨大的挑战。那么未来我们的孩子走向工作岗位以后,究竟还需不需要工作?对标到我们在培养孩子的时候,应该怎么去更好地培养?
围绕这个即将到来的现实,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更好地去重塑我们的教育形态和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很多学者都在往这个方向做深入探索。人才的培养需要注意两个方面:其一,大模型的进化速度如此之快,只学习知识是没有价值的。我们培养人才就不能再去死记硬背知识,这个时候你表现得越好,那么可能在未来的竞争能力就会越小。
其二,教育需要做的是培养能够超越机器的核心竞争力,如创新、创造的能力,才是当前教育要去解决的普遍问题。包括:收敛性思维——逻辑、分析、推理等;发散性思维——好奇心、想象力;认知能力——批判性、系统思维、审美;创业精神——从0到1,走出舒适区;合作能力——同理心,跨文化理解等。
AI不仅作为一个认知智能模型,更是一个激发创意、促进探究和学习的有力工具。重要的是要确保AI技术的使用是以增强而非取代人类创造力为目标,让孩子们学会如何与这些智能系统合作。教育对孩子们要做的是,怎样驾驭这些技术,才能让AI更好去服务,共同创造出新的价值。
所以,未来不属于AI,而是属于掌握AI的新人类。从这个角度讲,AI+教育将成为未来的“黄金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