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著名作家周而复同名小说改编、首播于1989年的电视连续剧《上海的早晨》5月13日起在“重温经典”频道播出。该剧以1950年代的上海为背景,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艰难历程,折射出解放初期上海的时代风貌。
该剧曾获得第10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二等奖,是沪产电视剧的优秀代表之一。现将《中国电视》1990年第6期刊发的该剧导演张戈创作阐述重新编发,共同回看昨日“上海的早晨”创作心路历程。
构思依据:
有理有据讲好这段历史
小说《上海的早晨》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一部很有影响的作品。它全景式地展示了一幅上海解放后七年间社会生活的画卷,全面地描写了“三反”“五反”“民主改革”和党对民族资产阶级及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同时也表现了工人阶级从斗争中不断壮大起来的面貌。
根据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本则突出了具有戏剧性的情节,围绕着棉纺业资本家徐义德及其家庭在政治运动中命运的沉浮变化,揭示出一个民族资本家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曲折的心灵历程。
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歌颂党在这一历史时期所取得的辉煌业绩。透过剧中复杂纷繁的戏剧事件和主人公徐义德的人生经历,可以看到——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光明之路,也是中国的唯一道路。
创作意图:
用当下审美再现上海“昨天的早晨”
《上海的早晨》要怎样拍,才能引人注目、赢得观众呢?
一是要以当下的审美要求来再现“昨天的早晨”。本剧虽然以上世纪50年代的上海为背景,但场景、人物、服装、化妆、道具等都要以今天的(1980年代的)审美标准来取舍,既要符合当年的生活,又要给今天的观众以美感。本剧不是历史故事片,更不是纪录片,各工种不必刻意去复原当时的生活原状,但需要大家要精心选择具有典型时代特点的东西,使人看一眼就忘不了。
二是浓化“家庭剧”特色。客观地、真实地展现剧本的故事,是我们拍摄时的创作原则。塑造好徐义德的形象,是我们最主要的创作任务。本剧的情节主线是徐义德及其三个太太的感情纠葛和他个人的命运变化。另外有三条副线:包括徐义德、梅佐贤与工人的矛盾以及工人内部的矛盾;徐义德与其他资本家的矛盾;朱延年拉拢、腐蚀干部以及他与福佑药房职工的矛盾。“三反”“五反”“公私合营”这些作为背景处理。
三是要体现出工人阶级的力量。工厂和工人的戏在本剧中有相当的比重,这些戏要拍得有厚度有力度。
四是要充分调动电视剧的表现手段。对剧中事件过程的表现力求流畅、简洁,让人一看就懂。大场面的处理,有的采取化大为小、以简代繁的方法,有的采取避实就虚、旁敲侧击的方法。对人物感情的刻画,则要求深入细微、浓笔重彩,大肆渲染,达到回肠荡气,经久不绝的感人效果。
五是追求“海派”风格。《上海的早晨》是一部由上海人拍的、上海人演的上海现代的故事。这一特点奠定了此剧具有“海派”风格的基础。人物的气质、风度、语言和习惯动作都是地地道道的上海人味道。徐义德的性格核心也包含了“海派”的主要特征。本剧尝试在对话中夹带一些上海方言、习惯口语来表现地方特色。
营造好环境氛围是追求“海派”风格的又一途径。场景布置方面要有上海人的气派,穿街走巷的各种叫卖声要用得恰到好处,不但表现环境气氛,而且要衬托人物此时此刻的心情。
最后,这部电视剧的基调是昂扬的。在昂扬的主旋律中,有少许的叹息。这部电视剧的色彩是丰富的,在缤纷充实的色块中,又带有几点失落。这种不太和谐的基调和色彩是这部电视剧的又一个艺术特点。
人物和表演:
如何塑造一个不同于原著的资本家形象
小说中的徐义德是一个肥头大耳,大腹便便的资本家形象。我以今天的眼光考虑对徐义德的形象作些改变。现在,我们确定严翔同志演徐义德,是想树立一个不同于小说中的资本家形象。
电视剧中的徐义德具有英俊的外貌,潇洒儒雅的风度与气质。我设想徐义德出过洋、留过学、有文化、有魄力、老练强干、精于算计。小说里写到徐义德是上海鼎鼎有名的铁算盘,办厂的老手。这一点很重要,因此我考虑要补充徐义德的戏。例如:抗美援朝时,他出于真诚的爱国热忱,捐献飞机五架。这个场面一定要正面表现,气氛要热烈、隆重。另外,还应增加表现徐义德善于经营管理的戏。
总之,徐义德是一个性格极其复杂的人,用“正面人物”“反面人物”的模式是不能解释他的。他的两重性或多重性表现在各个方面。
这次我们挑选演员的标准是外貌和气质。五十多个人物,首先要求外部形象不同,然后考虑气质符合角色,特别是几位资本家的形象,还有诸多的女工的形象,都要使观众一眼就能区别开来。
希望演员们充分发挥想象力,设计一些既具有个性特征,又具有趣味性的小动作、小细节。这样,饰演的角色就会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附:1990年第6期《中国电视》杂志原文《在今天展现昨天的早晨——电视连续剧<上海的早晨>导演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