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技巧 > 干货教程 > 车主喊贵,险企叫亏,新能源车险为啥这么“纠结”?

车主喊贵,险企叫亏,新能源车险为啥这么“纠结”?

发布时间:2025-07-05 23:38:42

乘联会数据显示,我国2024年新能源乘用车产量突破1218.5万辆,同比激增36.4%;零售销量高达1089.9万辆,渗透率直逼47.6%。看起来,新能源浪潮正以不可阻挡之势重塑汽车版图。然而,作为关键配套的新能源车险市场,却深陷尴尬漩涡。2024年行业承保量达3105万辆,保费规模1409亿元,却录得近60亿元承保亏损。在2795个投保车系中,137个赔付率突破100%警戒线。

一边是车主年复一年为上涨的保费叫苦不迭,另一边是险企在亏损泥潭中进退两难!上下游冰火两重天,新能源车险为何陷入如此困局?

个人看来,造成这一困局的主要原因有三点。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即新能源汽车的结构性差异直接推高了保险风险。

众所周知,新能源车三电系统如同车辆精密而脆弱的神经中枢,然而其保险责任与传统燃油车迥异,暗藏玄机。车企大力宣传的一体化压铸、电池车身融合等技术虽提升了刚性,却埋下事故后只换不修的隐患。这表面光鲜的安全升级,代价却转嫁给了维修账单和保险池,令人唏嘘。动力电池更是堪称吞金兽,其成本动辄占据整车半壁江山。可是在发生事时,轻微磕碰就需整块更换的案例比比皆是,例如某50万元插混车更换小容量电池报价30万;某20万元纯电车换电池费用竟超50万。如此脆弱的电池设计遇上高昂的更换成本,简直将车主和险企同时置于“被绑架”的境地。

更令人头痛的是,新能源车迭代速度令人眩晕。传统燃油车五年一换代的节奏被彻底颠覆,主力车型一年一换代成常态。其中001甚至在半年内完成两代更迭,导致三代车型同堂销售。这种近乎狂飙的更新速度,直接扼杀了配件通用性,将维修成本推向云端。 加之高压快充、智能驾驶部件集成于保险杠等部位,小剐蹭往往需连带更换昂贵传感器。智能化光环下,是风险评估体系难以跟进的茫然与维修经济的崩塌。

其次,数据壁垒已经成为新能源车险发展的最大障碍。车企掌握着电池健康度、驾驶行为、自动驾驶数据等核心信息,这些正是险企实现精准定价的 “密码”。然而,比亚迪收购易安财险、特斯拉成立保险经纪公司等案例显示,车企正试图构建自身保险生态闭环,以数据优势争夺产业链话语权。这种零和博弈思维导致数据共享举步维艰,车企担心商业机密泄露,险企则因技术能力参差不齐难以获得信任。双方在数据高墙两侧对峙,这场“罗生门”严重拖累了行业成熟步伐,实属短视。

更令人担忧的是,数据缺失直接导致定价失真。其中当前新能源车险仍采用与燃油车类似的定价模型,未能有效区分家用与营运场景、驾驶习惯差异等变量。例如,网约车出险率是家用车的 2.4 倍,但大量车主以家用车名义投保,这导致了保费与风险严重错配。

除此之外,新能源车不同的使用场景也正在重构保险风险图谱。其中网约车等营运车辆占比攀升,显著推高了整体出险率,数据显示,新能源车综合出险率达 35%,是燃油车的两倍以上,而网约车赔付率更是高达 130%-140%!疲劳驾驶、新司机占比高、安全管理分散等问题,使得网约车成为赔付重灾区。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车主将家用车违规用于营运,保险公司却因数据不足难以识别,这进一步加剧了风险敞口。

面对这样的糟糕的现状,相关监管部门并未作壁上观。2024 年《关于切实做好新能源车险承保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 “愿保尽保”,并推动建立高风险车辆承保机制。上海等地通过险企 “轮值” 方式分担风险,部分地区试点 “基础 + 变动” 组合产品,根据行驶里程、驾驶行为动态调整保费。

个人看来,这些举措虽取得一定成效,但彻底解决问题还是需要多方合力。比如推动车企与险企建立安全、互信的数据共享机制;制定适应三电系统及智能部件的科学定损维修标准;探索基于实际使用场景的差异化定价模型等。唯有穿透数据迷雾、平抑维修成本、精准识别风险,才能让新能源的滚滚车轮,不再碾压保险行业的健康未来。

车叔总结

新能源车险的困局本质上是产业转型期的阵痛,而在这场产业变革中,险企、车企和消费者都是局内人。唯有多方协同、相向而行,才能让新能源车险真正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润滑剂,而非制约发展的绊脚石。随着技术进步与制度创新的持续推进,我们有理由期待一个更高效、更公平的新能源车险市场早日到来。

干货教程更多>>

车主喊贵,险企叫亏,新能源车险为啥这么“纠结”? 带换电的全尺寸大6座SUV终于公布了内饰! 新零跑C11预售15.88万起,惊喜的配置,实在的价格 马自达RX-7继任车型确认继续搭载转子发动机,值得期待吗? 赛道霓虹下的百万里程碑:汉L载着中国汽车驶向“新向上” 宝马高翔:无论争议,纯粹驾驶乐趣永不妥协! 上汽奥迪A5L打出“预售26万元”,一汽奥迪该怎么定价? 全球首款超混旅行车,携超70项全系标配,海豹06DM-i旅行版仅10.98万元起 小鹏首款增程车曝光,大空间SUV要抢理想地盘? 买车有车企报销5千?这几款明星车型说:有 一汽-大众大众品牌2025上半年累计销量436,133辆,同比增长3.5% 乐道L90内饰官图!车身硕大,2+2+2座椅,7月10日到店开启预售 理想汽车“期中考”交卷:同环比均下滑!瓶颈已现,出路在哪? 2026款起亚赛图斯上市,9万级首搭座椅通风 不敢相信,特斯拉竟然开始打广告卖车 2025年7月购车优惠大合集,看看你有没有买贵了? 7.79万:合资SUV翻开底牌砸比亚迪场子 小米YU7为啥卖爆:在消费降级时代,做内容友好型产品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自称下单小米YU7:静候雷军早点交付 法拉第未来FX Super One亮相,全球首创智能系统发布 东风日产N7纯电轿车交付破万,开启首次OTA升级增加AI大模型、哨兵模式等 比亚迪电动大巴25台成功交付意大利,推动佛罗伦萨公共交通电动化 丰田RAV4超特斯拉Model Y,成全球最畅销车型 格雷希尔GripSeal即将亮相上海AMTS 2025,以快速连接技术赋能新能源汽车智造 7200mAh+1529元!荣耀刚公布的新机,太炸了 千余名作家联名呼吁出版商承诺限制使用AI:不发行AI书籍、不用AI配音 一家芯片公司,猛攻英伟达护城河 国内首场机器人3V3足球AI赛落幕,清华火神队夺冠 马斯克宣布7月4日后发布Grok 4模型 小米打响价格战,12GB+256GB跌至3299元,骁龙8至尊版+徕卡三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