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中国移动和中兴通讯在北京搞了个大动作,正式挂牌成立“联创+”自智网络开放实验室。这事儿看起来挺复杂,但简单说就是两家公司要一起研发让网络自己管自己的新技术。现场来了中国移动副总李慧镝和中兴总裁徐子阳,两人轮流发言说这实验室有多重要。
李慧镝说现在通信行业压力大,网络越来越复杂,用户需求也变多了,得靠新技术解决问题。中国移动之前提出了“三零三自”的理念,意思是未来网络要实现零人工干预、零故障、零等待,然后让网络自己学习、自己优化、自己维护。他们还总结了一套方法,分五个方向推进: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优化流程,用自动化工具替代人工,用AI做创新,最后把数据当生产资料用。
徐子阳补充说人工智能会改变很多行业,中兴和移动的合作是大势所趋。中兴这些年一直在搞自智网络技术,比如参与制定标准、开发新设备,现在要和移动一起搞研发。他还提到实验室会专注三个方向:用全链条技术解决难题,根据实际需求调整方案,通过开放架构让其他公司也能参与进来。
这个实验室具体要做啥?主要是把网络和人工智能结合,研发四个核心技术:知识图谱、图神经网络、推理大模型和多智能体协同。听起来很高大上,但简单说就是让网络能自己分析问题、自己修复故障,甚至自己升级。比如以后基站坏了,系统不用人去检查,自己就能发现问题并解决。
不过技术攻关肯定有困难。李慧镝提到现在自智网络刚到L4阶段,离完全自动化还有距离,需要突破很多技术瓶颈。比如怎么让AI准确识别网络问题,怎么保证数据安全,还有不同设备之间的协同问题。徐子阳也承认,要让网络设备和管理系统深度配合,得花不少时间调试。
实验室未来会联合更多合作伙伴,比如芯片厂商、软件公司,甚至国外企业。李慧镝说要加快技术转化,不能光在实验室里研究,得尽快拿到实际网络里测试,看看效果好不好。他们计划先在几个省份试点,再推广到全国。
现在通信行业竞争激烈,华为、爱立信这些公司也在搞类似技术。中国移动和中兴的合作能不能抢到先机?关键看谁能先把技术做成熟,价格又能接受。普通用户可能感觉不到变化,但以后用手机、上网时故障会更少,网速也更稳定。
实验室成立后,接下来几个月得先确定具体研究方向,组建团队,然后开始做实验。能不能如期完成目标还不清楚,毕竟技术难题不少。不过两家公司都表态要加大投入,看来是铁了心要在这块市场分一杯羹。
这事对普通人影响可能不大,但对通信行业来说是个信号。以后基站、5G设备可能会越来越“聪明”,运营商的运维成本能降下来,说不定还能省下钱给用户降价。不过技术落地需要时间,得等几年才能看到实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