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风景
林风眠的秋林系列与苏州天平山
林风眠《山溪》67×65.5厘米 中国画
1950年代 上海中国画院藏
1953年秋,林风眠到苏州天平山写生。天平山的枫林、松柏、溪涧和逆光的山体,给林风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林风眠也从中发现了一种色彩上、造型上、空间上都富有诗意的景色。
回来后,他反复试验,以夕阳的金色、秋叶的浓烈为表现核心,形成了以“秋”为母题的系列风景画。
诗意的景色
它们都以“秋”为母题
正如这幅《山溪》,林风眠用方纸布阵,画面构成符合西画的透视原理,从前景中的溪石,到中景的秋林屋舍,再到远景中层叠的群山,层层展开,隐含着严密的层次感,整饬、凝重,和画面总体幽暗的色彩相配合,形成一种深远幽邃的效果。
山石充塞画面,虽总体幽暗,但水墨的晕染皴擦,产生了朦胧的透明感,配合以山峦之上的一抹天际、山间的雾岚、蜿蜒的溪水,形成画面的通透性,赋予静穆的画面以空灵的气息。通过色彩变化营造独特的意境,是林风眠这类“秋”系列风景画最为突出的特点。
林风眠《山溪》68×67厘米 中国画
1960年代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藏
在这幅《山溪》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类型的色彩组合:
一类对比强烈。画中那片令人瞩目的黄色秋林,是在四周深暗色彩的对比中凸显出来的,强烈的反差,使暗淡的更显幽深、明艳的更加炫目,二者之间的对峙与平衡,形成一种张力状态,使宁静的画面内蕴动感和力量。
另一类则是同系色彩之间的微妙搭配。山体、溪石的色彩虽总体深暗,但其间存在深墨、淡墨、深赭、黛色等的变化;秋林的色彩总体明艳,也有着明黄、中黄、黄绿等色彩的不同。这些富有层次的色彩,使看似单纯的画面构成不流于单调,在呈现出空间变化的同时,又捕捉住了转瞬将逝的光影效果。
(左)林风眠《农舍》66×65厘米 中国画 1953年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藏
(右)林风眠《村舍》67×66厘米 中国画 1950年代 上海中国画院藏
林风眠的《秋林》系列作品是迷人的,唱主角的景物由西湖变成了五彩缤纷的树林。秋林系列最突出的特点是背光色彩的强烈对比。浓重的山色与光亮鲜艳的树叶的对比,光线和明暗的对比,把水墨的透明感和色彩的光亮感融为一体,表现出秋景的灿烂与明媚。画面凸现出厚重而欢快的风格,博大宽广。
(上)林风眠《秋色》69.5×65厘米 中国画 1950年代 上海中国画院藏
(下)林风眠《农村小景》66.5×66厘米 中国画 1950年代 上海中国画院藏
苏州天平山写生回来,林风眠对学生苏天赐说,这次写生可以使他探索一种新的画法:
“可以画一种新的风景了”,林风眠这样说。
……
苏天赐
作为林风眠的艺术传人
苏天赐《高地之秋》58.5×109厘米
油画 1995年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藏
作为林风眠的艺术传人,苏天赐一生都在探索如何在油画中体中国传统绘画含蓄的意境。而他创作于1995年的《高地之秋》,正在“中国式风景——林风眠吴冠中艺术大展”的“流风余韵”展区展出。
作品以流畅的线条和明亮的色彩渲染了高地秋天的美丽景色。画家注重整体造型的美感,火红的树叶似乎将土地也一并染红,而几处隐没于黄花盛开山野中的江南民居,更是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赋予了作品中国传统绘画的诗意与神韵。
来周五夜场 看更多风景
5月10日 18:00-21:00
跟着吴冠中看中国风景 · 母亲节专题
(20:00停止进场)
立即预约 精彩不停
· 开放时间 ·
周二至周日10:00-18:00
(17:00停止进馆)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 当前展览 ·
49米层展厅
美术作品中的上海
41米层艺术教育长廊
美的旅程——中华艺术宫教育展
41米层艺术教育长廊
“未来无界·与梦有约”
第七届国际少儿创意设计大展
33米层展厅
东方既白——赖少其与长三角美术事业作品文献展
0米层展厅
中国式风景——林风眠吴冠中艺术大展
0米层17展厅
版画•丝路——2024上海国际版画展
0米层15展厅
西行漫记——馆藏顾士本作品展
· 交通信息 ·
上海市浦东新区上南路205号
地铁路线:地铁8号线-中华艺术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