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至11日,由上海歌剧院、英国皇家歌剧院、上海大剧院联合制作的普契尼歌剧《蝴蝶夫人》将为上海大剧院24/25演出季开启大幕。这是继1999年《茶花女》和2014年《曼侬·莱斯科》中国首演后,三方又一次在歌剧制作领域的深度合作。目前,三场《蝴蝶夫人》演出票售出近九成。
上海大剧院自落成起一直与英国皇家歌剧院及芭蕾舞团密切交流。除了歌剧,英国皇家芭蕾舞团也曾三度来访,带来镇团之宝《关不住的女儿》《罗密欧与朱丽叶》《曼侬》及《堂·吉诃德》。上海大剧院艺术课堂、“巡演零号站”线上演出季以大银幕和线上放映方式,将十多部英国皇家歌剧院及芭蕾舞团最新作品带给上海观众。
去年10月,上海大剧院总经理张笑丁与英国皇家歌剧院行政总监科迈克·西姆斯、上海歌剧院院长许忠相聚英国皇家歌剧院,就三方联合制作推出歌剧《蝴蝶夫人》商讨合作细节。“一晃十个月后,我们的梦想成为现实。2024年是歌剧《蝴蝶夫人》首演120周年,也是歌剧大师普契尼逝世100周年,在这个特别之年,中英联合制作歌剧《蝴蝶夫人》首演,意义尤为不凡。”8月5日新闻发布会上,张笑丁说。
上海歌剧院与英国皇家歌剧院同样渊源深厚。2016年上海歌剧院建院60周年庆典音乐会上,许忠与科迈克·西姆斯完成三年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开启多方位深度合作:与英皇推荐的新锐导演成功排演《法尔斯塔夫》,推荐剧院优秀人才赴英皇参与青年艺术家培养计划。“十年后再度携手,我们让英方看到了更全面的歌剧团队、更精湛的艺术水准、更专业的制作能力。这是我们多年来保持艺术热情与追求、坚持国际合作、共同不懈努力的结果。”上海歌剧院院长许忠表示,“近年来,中国歌剧市场欣欣向荣。全新打造、符合歌剧演出舞台要求的剧院剧场遍布全国,拥有歌剧演出团队的文艺院团、甚至文化机构也早已打破北上广的地理局限。更重要的是,多年来的音乐教育与市场培养颇有成效,愿意走进剧场、感受现场,对作曲家、作品有研究有收藏,甚至抱着总谱欣赏演出的歌剧发烧友也越来越多。如此繁荣的歌剧市场吸引越来越多国际优质资源流向中国,也给予我们平等对话的文化自信。”
科迈克·西姆斯感叹,“十年前,我们与上海歌剧院、上海大剧院联合打造歌剧《曼侬·莱斯科》大获成功,精湛的歌剧团队、专业的歌剧剧场和富于活力的观众,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们对中国歌剧市场充满期待。十年后,我们再度携手、联合制作另一部普契尼名作《蝴蝶夫人》,再度与上海观众相见,这无疑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他透露,此次《蝴蝶夫人》舞美装置由上海本土制造,减少了中英运输的工作量,为后续演出打下基础。
作为普契尼最受欢迎作品之一,《蝴蝶夫人》是当今世界歌剧舞台上演出次数排名第六的剧目。此次即将上演的版本,由比利时导演莫舒·莱泽尔与法国导演帕特里斯·科里耶合作,对剧中人物的动作设计、造型妆容等细节作出了更符合史实的调整,整体舞台的呈现也体现了欧洲歌剧近年来愈加流行的简洁风格,让演员更专注于用音乐和人声表达情感。
英国皇家歌剧院在复排前花费一整年咨询演职人员、学者和亚裔人士,聘请伦敦大学亚非研究学院日本现代史讲师里奈铃木博士、动作设计上村苑子、服装假发与化妆顾问半田悦子等对舞台背景、人物动作及服饰化妆进行严谨而有效的调整。上村苑子指导演员按照日本传统改进姿势,如铃木的左手始终放在右手上面、巧巧桑以手势反映出她的成长经历。这一版本还取消了巧巧桑等人的白粉妆、和尚的彩绘眉毛和纤细胡须,并大量减少婚姻经纪人五郎的漫画滑稽色彩。
新版《蝴蝶夫人》中国首演由许忠执棒,携手费德丽卡·维塔利、豪尔赫·德莱昂、安农齐亚塔·维斯特里、克里斯蒂安·费德里奇、宋倩、郭子照、王潇希等中外歌唱家,与上海歌剧院合唱团、交响乐团一同演绎。
作为上海打造亚洲演艺之都的中坚力量,上海歌剧院始终坚持“多元、新锐、精湛”的艺术定位。上海歌剧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赵蕾表示,“这次中英联合制作的《蝴蝶夫人》不仅有特邀国内外歌唱家,还有上海歌剧院青年歌唱家,他们通过一部部国际合作剧目的排演获得更大提升与发展。”
《蝴蝶夫人》总制作人、上海歌剧院副院长黄景誉表示,此次中国首演源自上海歌剧院、英国皇家歌剧院与上海大剧院通力合作,“从前期谈判到签约,再到项目的落地、具体各个环节的推进经历了很长时间,但无论是表演团队、舞美团队、项目制作团队等都表现出了极高的专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