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汽车行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这种格局的剧烈变化,也引发各种内卷和无序竞争的乱象频出,特别是近来不少智驾车发生事故,也让我们意识到了新能源汽车市场尚未发展成熟,质量与安全技术依然面临挑战。
不过也不是所有的车企都在跟风,在此档口也会有“唯我独清者”:一合资车逆市飞扬,你没想到我也没想到,业界诧异但也觉得正常。
诧异的是,自从国内汽车市场进入了新能源时代,唱衰合资车的声音不绝于耳。毕竟从各大销量榜单数据来看,曾经“横行霸道”的合资车逐渐萎缩,反倒是起步较晚的国产车换了赛道后直接起飞。但就在这样背景之下,同为合资车的北京却有亮眼的表现,这不禁让人发出疑问,为什么?
那又为何说是“正常”呢?都说今年是中国智驾元年,各大车企已经从以前的“价格战”转移到了“智驾战”,甚至下放到了10万级以下的车型。殊不知,过热的背后一定有隐忧,这种“价格下沉”看似实现了技术平权,实则暗藏安全冗余减少以及用户意识缺失的隐患。混沌的消费也逐渐意识到:市场不需要充满噱头的宣传语,更需要技术理性的回归。
而这种回归,有一个合资车企理所当然的接盘了,那就是北京现代。小编并非刻意为它贴金,一切以数据为证:它在一季度的销量超过了50000台,跑赢合资车“集体反攻”大盘。仅3月销量就达到19710台,环比增长65%。具体来看,3月环比增长65%,位列20万以内合资MPV销量榜第一;全新3月销量环比增长达131%;第十一代索纳塔3月销量环比增长95%;全新途胜L3月销量环比增长更是高达231%。如此亮相的业绩,无疑成为合资车集体反攻的“孤证”,同时也引发友商们的反思:它到底做了什么?
事实上,看看北京现代在2025年干的事情就知道了。仅仅在第一季度,它就先后开展了“-30℃极寒品质锤炼—冰雪体验营”、“焕新一口价”促销、“胜达不熄火马拉松挑战”、“2025真质万里行”等一系列活动,通过真材实料的技术,而不是堆配置的“浮夸噱头”,在行业的无序内卷之中守住了“真·质”的底色。这就是在告诉大家:面对着各种内卷和无序竞争的乱象,消费者需要长期可靠的产品。
要知道的是,打造“真·质”好车,就是北京现代在2025年的宣言,就是对智驾象的无声反击。那什么是“真”?即用真材实料的产品、真诚的服务和真实的价格建立用户的信赖。什么是“质”?即用适合中国市场的“技术引入”与适合中国市场的“技术合作”,为消费者提供全球品质的汽车产品。而北京现代如何能够做到这些呢?一来,是在燃油车和整车制造领域,全球TOP3现代汽车集团的先进制造技术将持续引入中国。二来,是在新能源领域,现代汽车拥有全球领先的E-GMP平台,北汽集团则拥有新能源本土研发资源优势,这些都将为北京现代的“技术合作”提供强大的资源支持。
所以说“打铁还需自身硬”,也正是北京现代拥有真材实料的技术,以及这种强调回归制造与出行的本质,注重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的“真·质”核心价值观,使得该品牌能够在新能源不断蚕食燃油车的背景之下,还能实现逆势上涨。
当然,北京现代的实力不止体现在燃油车领域。2025年,众多合资车企们已经吹响了反攻的号角,为了能够顺应全球汽车的变革之势,北京现代其实也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前段时间在冰雪极限挑战中曝光的OE便是最好的证明。
一般来讲,一辆新车的谍照曝光,基本都是在测试的大马路上,而作为北京现代的首款纯电平台SUV,OE的首次亮相竟然是在黑河的极寒测试中,这无疑更彰显了它的真诚与可靠。原因也很简单,零下30°的黑河就如同纯电车的“照妖镜”,非常考验一辆车的综合性能,所以说要是没点真本事的话,是不敢贸然去挑战的。
再来看看OE,在这一系列冰雪极限挑战中,拿出了相当出彩的“成绩单”。比如说在制动方面:一是新车在70-0km/h制动距离仅49.7米;二是在单侧冰雪路面,80-0km/h的制动距离仅58.6米;三是在20.34度的斜坡,单侧冰雪爬坡不溜车。而在驱动方面,它不仅能够做到60km/h高速大转向过弯不打滑,同时在测试场绕桩测试中更是做到质心侧偏仅为1.2°,简直是稳得一匹。
可以说,在众多纯电车都瑟瑟发抖的冰雪路面上,OE既能“刹得住”还能“跑得稳”,用扎实的工程逻辑来代替那些华而不实的噱头,依靠实打实的真实数据来搭建“技术堡垒”,将“真·质”的理念贯彻进新能源领域,这才是汽车应该回归的“本质”。
写在最后
在今年第一季度,北京现代能够取得不俗的成绩,笔者并没有感到惊讶。因为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行业,充满噱头的营销都只会赢得一时的爆火,只有自己底子够硬,有真材实料,才不会被时代的洪流所冲走。
而在汽车行业,像北京现代这种将“真·质”理念刻在骨子里,通过每个用户看不见却实打实影响安全的“工程本质”的,才是未来消费者所真正追求的高品质汽车品牌。对北京现代来说,此次销量的大幅增长可能尚在其次,更重要的是,北京现代已经开始了新的起势。随着中国汽车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属于北京现代的“春天”也许就要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