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文章之前,我专门去查了查资料。中国人的第一台私家车出现在1986年,对于早已生龙活虎的欧洲市场来说,绝对算得上是襁褓中的婴儿。在国企母亲和外企父亲的扶持下,一步一步地寻找着自己的生存方式。
在1999年,我们迎来了真正属于中国汽车的特色——加长。在这里以德系的56E举个例子,奥迪在1999年引入C5车型时额外给轴距增长了90mm,而彼时的宝马E60和前期版本的W211仅有标轴可选。
为了维护市场,E60在国产后迅速加长抢占市场,而奔驰E级则要等到2009年W212登陆中国时才迎来加长。从十年间的销量不难看出,中国人对于加长轴距和宽大空间有着极为苛刻的要求。
虽然这篇文章的前摇挺长,但是我觉得只有理解了加长的意义,才能更好地理解/加长版这俩车。
从市场层面来说,旅行者这个大单品无疑是成功的。记得2023年的上海车展时它还没有上市,但仅仅过了两年它就拥有了超过30万台的销量。除了国内,这台车甚至还成了中东土豪的心头肉,这一点我估计谁在两年前都想不到。
从产品策略上来讲,当一台车取得成功时,未来的发展就一定要提上日程了。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但其实对于任何一款汽车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这次双车加长版的上市,就是捷途打出的又一双“对儿A”。
咱们再说回车辆本身,捷途这两台车的加长方式其实和轿车那种加长轴距的玩法不一样。作为一台SUV,它效仿的其实是路虎卫士那种加长后悬的做法。而新车和原有车型的关系,也可以参照一下卫士110和130,这是个公开的秘密,没什么好遮掩的。
在这里我可以先下一个暴论,那就是加长版本的捷途旅行者/T2才是更值得购买的版本。那么为什么我这么说呢?咱们可以分几个小点来讨论一下。
首先,从设计的层面来说,汽车就是短前悬长后悬的姿态更显高级。那些权贵们喜爱的劳斯莱斯和宾利已经证实过这一点了。而另外的点,其实就很浅显了——大就是好!
新车从C柱之后开始加长了249mm,整车的长度来到了5034mm,显然已经是个大车了,从气势上自然没得说。但是在这里我得再多一句嘴,这长度还真不是想拉多长拉多长,比例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拿出资料我们可以看到,卫士130的宽高比为1.068,长高比为2.719。作为标杆,大家自然会拿捷途跟它对比。
从数据上看,捷途旅行者/T2的宽高比为1.069,长高比为2.684。虽然整车尺寸要比卫士130小一圈,但是比例却十分接近。这就可以让它在外观设计上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我们再来聊聊内部的空间。因为整台车的加长逻辑是加长后悬,所以加长版的车型利好是给到了新增的第三排和后备厢空间。对于一台长途旅行的车来说,空间肯定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从实际测试的感觉来看,其实这两台车的第三排座椅是解决了有和无的问题。以我的身材坐进去,第三排的腿部空间比较紧张,但由于是方盒子车型,头部空间表现倒还不错。在这里其实我们可以表示理解,毕竟它比路虎130还是要短了324mm,这是个不小的数字了。
虽然对于第三排乘客来说空间有些牵强,但是人权还是能得到保障的。杯架、出风口等基本配置一应俱全,偶尔应急一下问题不大。唯一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和你关系一般的朋友安排在这,等他下车后你俩的关系基本就到头了。
文章到这里诸位可能有点疑惑,这加长既然一点都没贡献给乘员舱,那么捷途这是在玩什么花样呢?这一点我也好奇,但是在打开后备厢的一瞬间我就明白了。那就是——极致的储物能力。
去年10月我已经在阿拉善开过常规版本的山海T2了,那会儿我就觉得它在后备厢的储物巧思上做得很好。杯架、挂钩等设计一应俱全,对于户外玩家来说自然是一件美事。
而新车这次直接以最暴力、最直接的方式对后备厢做了一次史诗级的扩充。在放倒第三排的情况下,它的容积已经来到了705L,足够你装下自驾游的一切装备了。
而二三排全部放倒后,它的平整空间更为恐怖——1653L!举个生动的例子,现在很多大学生都会在上学时买辆车了。同样是20万,买二手M3的哥们给一个女生搬宿舍得搬两趟。而你,一次能搬两个人的宿舍!这其中孰轻孰重,大伙明白了吧?
写在最后:
相信大家也看出来了,我用文字聊车的时候更多地输出自己的感受,想看配置表朗诵的出门左转不送。而对于捷途旅行者/T2加长版车型来说,除了致敬卫士130之外,更多的是把实用和空间实实在在地给到了用户。
毕竟路虎一加长多问你要好几万,但捷途一加长只要你多掏5000块。而且从功能和使用层面来说,旅行者和卫士在85%的时间都是不相上下的。所以说啊,捷途透露的还是中国人最朴实的浪漫。在这里,我不想重申“20万级唯一七座方盒子”这个title。我想说的是,想买捷途出去玩,照着加长整就完了!
最后我再许个愿,不行咱再致敬一下卫士90,整个旅行者/T2短轴版呢?